荞麦秸

别名: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荞麦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[F.sagot-tatum Gilib.;Polygoneum fagopyrum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原产中亚。

性味:

《医林纂要》:酸,寒。

归经:

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
功效:

下气消积;清热解毒;止血;降压。主噎食;消化不良;痢疾;白带;痈肿;烫伤;咯血;紫癜;高血压;糖尿病并发现网膜炎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10~15g。外用:适量,烧灰淋汁熬膏涂;或研未调敷。

药用部位:

为蓼科植物荞麦的茎叶。植物形态详"荞麦"条。

植物形态:

一年生草本,高40-100cm。茎直立,多分枝,光滑,淡绿色或红褐色,有时生稀疏的乳头状突起。叶互生,下部叶有长柄,上部叶近无柄;托叶鞘短筒状,顶端斜而平截,早落;叶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或戟形,全缘,两面无毛仅沿叶脉有毛。花序总状或圆锥状,顶生或腋生;花梗长;花淡红色或白色,密集;花被5深裂,裂片长圆形;雄蕊8,短子花被;花柱3,柱头头状。瘦果卵形,有三锐棱,长大于宽,顶端渐尖,黄褐色,光滑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茎枝长短不一,多分枝,绿褐色或黄褐色,节间有细条纹,节部略膨大;断面中空。叶多皱缩或破碎,完整叶展开后呈三角形成卵状三角形,长3-10cm,宽3.5-11 cm,先端狭渐尖,基部心形,叶耳三角状,具尖头,全缘,两面无毛,纸质;叶柄长短不一;有的可见托叶鞘筒状,先端截形或斜截形,褐色,膜质。气微,味淡略涩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食性本草》:叶作茹食,下气,利耳目。
2.《医林纂要》:叶,滑肠下气。
3.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茎、叶应用于毛细血管脆弱性的高血压病,可以预防脑出血,及因毛细血管脆弱所诱致的种种出血症和非结核性所引起的肺出血;又能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。

主治:

主治消化不良,痢疾,白带,痈肿,烫伤,咯血,高血压,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炎。

附方:

①治噎食:荞麦秸烧灰淋汁,入锅内,煎取白霜一钱,入蓬砂一钱,研末,每服半钱。(《海上方》) ②治深部痈肿:荞麦全草一两,打汁,用陈酒冲服,药渣外敷。(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) ③烂痈疽,蚀恶肉,去靥痣:荞麦秸烧灰淋汁,取碱熬干,同石灰等分,密收(点患处)。(《纲目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,煎汤,10~15g。外用,适量,烧灰淋汁熬膏涂;或研未调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