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香

别名:

南木香、青木香、五香、五木香、蜜香、云木香、广木香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ucklandia lappa Decne. [Saussurea lap-pa C. B. Clarke]采收和储藏:培育3年,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收获,选晴天,挖掘根部,去除泥土、茎杆和叶柄,粗大者切成2-4块,50-60℃低温下烘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栽培于海拔2500-4000m的高山地区,在凉爽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也可生长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有引种栽培,以云南西北部种植较多,产量较大。原产印度。

英文名称:

Costustoot, Common Vladimiria Root

药材类别:

根茎类

性味:

辛味辛;苦;性温。①《本经》:味辛,温。②《汤液本草》:气热,味辛苦,无毒。

归经:

入肺、肝、脾经。①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行肝经。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人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胃、膀胱六经。

功效:

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用于胸脘胀痛,泻痢后重,食积不消,不思饮食。煨木香实肠止泻。用于泄泻腹痛。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

药用部位:

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.的根

植物形态:

云木香云木香(图1)云木香(学名:Saussurea costus)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1.5~2m。主根粗壮,圆柱形,直径达5cm,表面黄褐色,有稀疏侧根。茎直立,被有稀疏短柔毛。基生叶大型,具长柄,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,长30~60cm,宽15~30cm,基部心形或阔楔形,下延直达叶柄基部或不规则分裂的翅状,叶缘呈不规则浅裂或波状,疏生短刺,上面深绿色,被短毛,下面淡绿带褐色,被短毛;茎生叶较小,叶基翼状,下延抱茎。头状花序顶生及腋生,通常2~3个丛生于花茎顶端,几乎无总花梗,腋生者单一,有长的总花梗;总苞片约10层,三角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,长1~2.5cm,外层较短,先端长锐尖如刺,疏被微柔毛;花全部管状,紫暗色,花冠管长1.5cm,先端5裂,雄蕊5,花药联合,上端稍分离,有5尖齿;子房下位,花柱伸出花冠之外,柱头2裂。瘦果线形,长端有2层黄色直立的羽状冠毛,果熟时多脱落。花期5~8月,果期9~10月。  川木香川木香(图1)川木香(学名:Dolomiaea souliei)多年生草本,几无茎。根粗壮,圆柱形。叶丛生,呈莲座状,叶片卵状披针形、知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20~30cm,宽10~20cm,羽状中裂,具5~7对裂片,或不分裂,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裂,两面被毛;叶柄长8~20cm。头状花序数个集生于枝顶;总苞片6层,革质,绿色带紫,顶端凸尖,边缘有睫乙;全为管状花,紫色,长约4cm。瘦果扁平,有棱;冠乙芒状。花期7~8月,果期8~9月。

药物采收:

生物学特性 喜冷凉湿润,耐寒、耐旱,怕高温和强光,幼苗期怕直射光。产区在海拔800-2500m山区的阴坡地,选朝北或东北坡向,坡向30°-35°,以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质、排水良,pH6.5-7.0的砂质壤土和壤土栽培为宜,低洼易涝地长期积水会引起烂根。幼苗期生长缓慢,可与玉米等作物套、间作,又可遮阳。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直播:7-8月采收种子,晒干备用。春播3月中旬至4月上旬;秋播8月上旬至9月中、下旬;冬播种。穴播;按行株距30cm×30cm开穴,穴深3-5cm,播后覆土1cm;条播,按行距30cm开沟播种。每1hm2用种量15kg左右。播后保持土壤湿润,约经15d出苗。苗期需遮荫或在畦两边栽种玉米。田间管理 苗高4-6cm时定苗,每穴留苗3株。每年中耕除草3-4次。幼苗期宜施稀人粪尿,第二年可追施人粪尿或尿素、过磷酸钙。冬季施用腐熟厩及土杂肥、草木灰、饼肥等。干旱季节浇水。冬季地上部枯萎后培土。帛苔孕蕾时,除留种外,全部摘除花苔。秋季将靠近地面的老叶除去,以利通风秀光。病早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,7-8月发病严重,发现病株及时拔除,可用70%五氯硝基苯4kg拌在植株旁边或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。另有褐斑病、白绢病等为宜。早害有银纹夜蛾,可用80%敌百早800-1000倍液喷杀。另有黑蚜、短角负蝗等为害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、平圆柱形,长5-15cm,直径0.5-5.5cm。表面黄棕色、灰褐色或棕褐色,栓皮大多已除去,有明纵沟及侧根痕,有时可见网状纹理。质坚硬,难折断,断面稍平坦,灰黄色、灰褐色或棕褐色,散有深褐色油室小点,形成层环棕色,有放射状纹理,老根中央多枯朽。气芳香浓烈而特异,味先甜后苦,稍刺舌。以条匀、质坚实、没性足、香气浓郁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木栓层为2-6列木栓细胞,有时可见残存的落皮层。韧横切面:木栓层为2-6列木本细胞,有时可见残存的落皮层。韧皮部宽广,筛管群明显;韧皮纤维成束,稀疏散在或排成1-3环列。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导管单列径向排列;木纤维存在于近形成层处及中心导管旁;初生木质部四原型。韧皮部、木质部中均有类圆形或椭圆形油室散在。本品薄壁细胞中含菊糖。粉末特征 黄色或黄棕色。①菊糖碎块极多,用冷水合氯醛装置,呈房形、不规则团块状,有的表面现放射状线纹。②木纤维多成束,黄色,长梭形,末端倾斜或细尖,直径16-24μm,壁厚4-5μm,非木化或微木化,纹孔横裂缝隙状或人字形、十字形。③网纹、具缘纹孔及梯纹导管直径32-90μm,导管分子一般甚短,有的长仅64μ。④油室碎片淡黄色,细胞中含挥发油滴。⑤薄壁细胞淡黄棕色,有的含小形草酸钙方晶。此外,有木栓细胞、韧皮纤维及不规则棕色块状特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药类法象》:木香,除肺中滞气,若治中丁焦结滞,须用槟榔为使。
2.《汤液本草》:木香,《本经》云,主气劣气不足,补也;通壅气导一切气,破也;安胎健脾胃,补也;除痃癖块,破也。
与本条补破不同何也?易老以为破气之剂,不言补也。
3.调气用木香。
其味辛,气能上升,如气郁不达者宜之。
若阴火冲上者,则反助火邪,当用黄柏、知母,而少以木香佐之。
4.《本草会编》:木香,与补药为佐则补,与泄药为君则泄也。
5.《纲目》:木香,乃三焦气分之药,能升降诸气。
诸气膹郁,皆属于肺,故上焦气滞用之者,乃金郁则泄之也;中气不运,皆属于脾,故中焦气滞宜之者,脾胃喜芳香也;大肠气滞则后重,膀胱气不化则癃淋,肝气郁则为痛,故下焦气滞者宜之,乃塞者通之也。
6.《本草汇言》:广木香,《本草》言治气之总药,和胃气、通心气、降肺气、疏肝气、快脾气、暖肾气、消积气、温寒气、顺逆气、达表气、通里气,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,独推其功。
然性味香燥而猛,如肺虚有热者,血枯脉躁者,阴虚火冲者,心胃痛属火者,元气虚脱者,诸病有伏热者,慎勿轻犯。
7.《药品化义》:木香,香能通气,和合五脏,为调诸气要药。
以此治痞闷嗳气,水肿腹胀,痢疾脚气,皆调滞散气之功。
但辛香属阳,阳则升浮,如中焦、下焦结滞,须佐槟榔堕之下行;因性香燥,同黄连、黄芩治痢疾,同黄柏、防己治脚气,皆藉寒药而制其燥,则用斯神矣。
若怒气拂逆攻冲,遍身作痛,以此使肺气调,则肺气自伏,若肝气郁,致胁肋小腹间痛,同青皮疏之,令肝气行,则血顺痛止。
8.《本草新编》:广木香,止可少用之为佐使,使气行即止,而不可谓其能补气而重用之也。
大约用广木香,由一分、二分至一钱而止,断勿浮于一钱之外,过多反无功效,佐之补而不补,佐之泻而亦不泻也。
9.《本草经百种录》:木香以气胜,故其功皆在乎气。
《内经》云心主臭,凡气烈之药,皆入心,木香香而不散,则气能下达,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。
10.《本草求真》:木香,下气宽中,为三焦气分要药。
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。
故凡脾胃虚寒凝滞,而见吐泻停食;肝虚寒入,而见气郁气逆,服此辛香味苦,则能下气而宽中矣。
中宽则上下皆通,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。
至书所云能升能降,能散能补,非云升类升柴,降同沉香,不过因其气郁不升,得此气克上达耳。
况此苦多辛少,言降有余,言升不足,言散则可,言补不及,一不审顾,任书混投,非其事矣。
11.《本草正义》:木香,芳香气烈而味厚,《本经》止言味辛,《别录》则谓之温。
虽洁古谓气味俱厚,当主沉降,然其气浓郁,药中有此一味,则煮之香闻满屋,必不可概以为降。
王海藏谓辛苦热,味厚于气,阴中之阳,立说颇允。
《本经》主邪气,辟毒疫者,芳香得以辟除秽恶,疫疬为害,无非阴霾恶臭,足以病人,木香芳烈,自可以消除秽浊之气。
强志者,芳香之气,足以振刷精神也。
淋露有因于清阳下陷者,木香温升,故能治之。
若热结于下者,必非所宜。
治温疟者,亦即燥湿辟恶之义。
治气劣、气不足,则升动清阳而助正气也。
行药者,气为血帅,自能为百药导引耳。
濒湖本作引药,其大旨正同。
木香以气用事,故专治气滞诸痛,于寒冷结痛,尤其所宜。
然虽曰辛苦气温,究与大辛大热不同,则气火郁结者,亦得用之以散郁开结,但不可太多。
且味苦者必燥,阴虚不足之人,最宜斟酌,过用则耗液伤阴,其气将愈以纷乱,而痛不可解矣。
近人更用之于滋补药中,恐滋腻重滞,窒而不灵,加此以疏通其气,则运行捷而消化健,是亦善于佐使之良法。
疝瘕积聚,滞下肠澼,此为必须之药。
12.《本经》:主邪气,辟毒疫,强志,主淋露。
13.《别录》:疗气劣、肌中偏寒。
主气不足,消毒,(治)温疟,行药之精。
14.《本草经集注》:疗毒肿,消恶气。
15.《药性论》: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,末,酒服之。
治九种心痛,积年冷气,痃癖症块,胀痛,逐诸壅气上冲烦闷。
治霍乱吐泻,心腹XIU刺。
16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心腹一切气,止泻,霍乱,痢疾,安胎,健脾消食。
疗赢劣,膀胱冷痛,呕逆反胃。
17.王好古:治冲脉为病,逆气里急。
主脬渗小便秘。
18.《本草通玄》:理疝气。

主治:

用于胃肠气滞、腹痛泻痢、里急后重及脾运失常之消化不良、食欲不佳等,亦多用于胁痛口苦、疝气疼痛、癥瘕积聚、小儿疳积、痛经等症。 现代常用于急性胃肠炎、细菌性痢疾、慢性浅表性胃炎、胃肠胀气、胆绞痛、溃瘍病等。

附方:

①治一切走注,气痛不和:广木香,温水磨浓汁,入热酒调服。(《简便单方》) ②治内钓腹痛:木香、乳香、没药各五分。水煎服之。(《阮氏小儿方》) ③治一切气,攻刺腹胁胀满,大便不利:木香三(二)两,枳壳二两(麸炒微黄,去瓤),川大黄四两(锉碎,微炒),牵牛子四两(微炒),诃黎勒皮三两。上药,捣罗为末,炼蜜和捣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,食前以生姜汤下三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木香丸) ④治一切沉积水气,两胁刺痛,中满不能食,头目眩者,可用茶调散,次服本方:木香、槟榔、青皮、陈皮、广茂(烧)、黄连(麸炒)各一两,黄柏、大黄各三两,香附子(炒)、牵牛各四两。上为细末,水丸如小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后,生姜汤送下。(《儒门事亲》木香槟榔丸) ⑤治肠胃虚弱,冷热不调,泄泻烦渴,米谷不化,腹胀肠鸣,胸膈痞闷,胁肋胀满;或下痢脓血,里急后重,夜起频并,不思饮食;或小便不利,肢体怠惰,渐即瘦弱:黄连(去芦、须)二十两(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,去茱萸不用),木香(不见火)四两八钱八分。上为细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浓煎米饮下,空心日三服。(《局方》大香连丸) ⑥治下痢脓血,里急后重,日夜无度:芍药一两,当归五钱,大黄、黄芩、黄连、木香各一钱半,槟榔一钱。为末。每服三、五钱,水一盏,煎至七分,去滓,温服;如未止,再服,不后重则止。(《紊问病机保命集》导气汤) ⑦治寒疝,以及偏坠小肠疝痛:川楝子三钱,小茴香五分,木香一钱,淡吴茱萸一钱。长流水煎服。(《医方简义》导气汤) ⑧治霍乱转筋:木瓜汁一盏,木香一钱匕。上二味,以热酒调下,不拘时。(《圣济总录》) ⑨治小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,阴茎无故肿或痛缩:广木香、枳壳(麸炒)二钱半,实甘草二钱。水煎服。(《曾氏小儿方》) ⑩治腋臭:好醋浸青木香,置腋下夹之。(《必效方》) ⑾治恶蛇虺伤:青木香不拘多少,煎水服。(《袖珍方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量:1~5g,水煎服或入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