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鞍藤
别名:
厚藤、海茹藤、二裂牵牛、红花马鞍藤、马蹄草、鲎藤、二叶红薯、狮藤、马蹄金、海薯、走马风、马六藤、白花藤、海薯藤、沙藤、沙灯心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pomoea pescaprae(L.) Sweet[Con-volvulus pes-caprae l.;I.biloba Forsk.]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夏、秋季节性采收,除去杂质,切段或片,晒干。
药材产地:
生态环境:多生长在海滨沙滩上及路边向阳外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。
英文名称:
Herb of Beach Morningglory, Two-leaves Morning Glory
药材类别:
性味:
味微苦、辛,性凉。
归经:
《泉州本草》:"入肝、脾二经。"
功效:
祛风除湿,拔毒消肿。用于风寒感冒,风湿关节痛,腰肌劳损;外用治疮疖,痔疮。
用量:
内服:煎汤,鲜者30-60g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药用部位:
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。
植物形态:
多年生草本。全体均等民。茎平卧,有时缠绕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10cm;叶片肉质干后厚纸质,卵形、椭圆形、圆形、肾形或长圆形,长3.5-9cm,宽3-10cm,先端微缺或2裂,裂片圆,裂缺浅或深,有时具小突尖,基部阔楔形、截平至浅心形,在背面近基部中脉两侧各有1覆腺体;侧脉8-10对。多岐聚伞花序腋生,有时仅1朵花发育,花序梗粗壮;苞片小,阔三角形,早落;萼片5,厚纸质,卵形,内萼片稍长;花冠紫色或深红色,漏斗状,长4-5cm,先端5浅裂;雄蕊5,不等长,雄蕊和花柱均内藏。蒴果球形,果皮革质,4瓣裂。种子三棱状圆形,长7-8mm,密被褐色茸毛。花期几全年,尤以夏、秋季最盛。
临床应用:
1、痈疽疔疮、肿毒 组成:白花马鞍藤75.0克 红糖适量 用法:水煎去渣。加红糖溶化,分2次服。
外敷方:鲜马鞍藤叶37.5克,捣烂,外敷患处。
2、痔疮、痔漏 组成:白花马鞍藤56.3克 猪大肠187.5克 用法:先将白花马鞍藤洗净,与猪大肠加水3碗,炖烂,分2次服。
3、关节风湿痛、以下肢为甚者 组成:白花马鞍藤根37.5克 红藤30.0克 上牛膝18.8克 威灵仙11.3克 五加皮15.0克 用法:水6碗,煎2碗,分2次服。
(若单以关节风湿痛者,用马鞍藤根60.0克,水煎去渣。
调米酒少许服用。
或调红糖30.0克服用亦可。
) 4、皮肤湿疹 组成:鲜马鞍藤根56.3克 用法:水煎2次服。
并以鲜马鞍藤叶112.5克,煎水外洗湿疹处。
5、风火牙痛、口腔炎 组成:马鞍藤根37.5克 大蓟根30.0克 用法:水煎去渣,待凉后频频含服。
6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四肢肿痛无定处 组成:白花马鞍藤11.3克 金合欢15.0克 桑树根11.3克 锐叶小槐花根18.8克 冇骨消11.3克 山埔姜30.0克 两面针11.3克 白肉穿山龙15.0克 地骨皮11.3克 小金樱根18.8克 风藤11.3克 猪排骨(去肉)150.0 克 用法:水3碗,酒3碗,煎2碗,加猪排骨炖烂,早晚饭后各服1次。
7、扭伤肿痛、疔毒 组成:鲜马鞍藤叶37.5克 红糖适量 用法:将马鞍藤叶捣烂,调红糖外敷患处。
附方:
①治关节炎:二叶红薯一两五钱,酌加酒水各半煎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②治痈疽疔疮:二叶红薯一握,红糖(或冬蜜)适量,捣烂外敷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③治痈疽疔疮,无名肿毒:二叶红薯一至二两,洗净,煎汤调红糖内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④治痔疮漏血:二叶红薯一两,猪大肠一斤,炖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