牦牛角
别名:
牦牛、旄牛、犣牛、毛犀、猫牛、竹牛、毛牛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牦牛的角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s grunnien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宰杀牦牛时锯下牛角,阴干或低温烘干。
药材产地:
生态环境:栖息于青藏高原的荒凉之处,怕热而不畏冰雪。喜游荡,常数十成群,以高原山谷的粗草为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青藏高原,北至昆仑山,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西段,东至四川西北部,南达西藏境内。在青藏高原地区。牦牛已驯为家畜。
英文名称:
Yak horn
药材类别:
性味:
味酸、咸,性凉。无毒。
归经:
归胃、心、肝经。
功效:
清心,解热,镇静,镇痉。主治高热神昏,惊狂谵妄及热毒入血分、营分,斑疹,痈疡吐血,衄血等症。
用量:
0.6~1钱,水煎服或磨水冲服。
药用部位:
为牛科动物牦牛的角。
植物形态:
牦牛,状如牛,体粗大,重在500kg以上,头及躯体背面的毛短而光滑。肩部有突起这隆肉。体侧、颈、胸、腹、尾、颌、喉部均被下垂的长毛,尤以尾毛为甚。通体暗褐黑色,吻部、鼻部稍杂白以。四肢短粗;雄兽角大,而雌盖角小,角基略扁,二角分离甚远,角先向上,再向外,近末端复向内向上,角尖略向后弯。
临床应用:
《本草纲目》:治惊痫,热毒,诸血病。
主治:
主治高热惊痫,血热出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