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甲子根
别名:
竻子、雄虎刺、石刺木、鸟刺仔、白棘、仙姑簕、马甲枣、铁理风、铁菱角。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liurus ramosissimus (Lour.)Poir.[Aubletia ramosissima Lour.Zizyphus ramosissima (Lour.)Spreng.]采收和储藏:全年采根,晒干。
药材产地: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或旷野,野生或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英文名称:
Root of Branchy Paliurus
药材类别:
性味:
味苦,性平。无毒。
归经:
归心、肺经。
功效:
祛风湿,散痪血,解毒。治喉痛,肠风下血,风湿痛,跌打损伤。
用量:
内服;煎汤,2~3钱(鲜者1~2两);或浸酒。外用:浸酒涂擦。
药用部位:
为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根。
植物形态:
马甲子 灌木,高达6m。小枝褐色,被短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9mm,被毛,基部有2个紫红色针刺,长0.4-7cm;叶片纸质,宽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圆形,长3-7cm,宽2-5cm,先端纯或圆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稍偏斜,边缘具细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无光泽,两面沿脉被棕褐色短柔毛或无毛,基出脉3条。花两性,聚伞花序腋中,被黄色绒毛,花小,直径6mm,黄绿色;萼片5,三角形,长2mm;花瓣5,匙形,短于萼片;雄蕊5,与花瓣等长或略长于花瓣;花盘圆形,边缘5或10齿裂;子房3室,花柱3深裂,柱头球形。核果林状,被黄褐色或棕褐色绒毛,周围具木栓质3浅裂的窄翅,直径1-1.7cm,长7-8mm。种子紫红色或红褐色,扁圆形。花期5-8月,果期9-10月。
药物采收: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,生长适温25-30℃,不耐寒,要求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土壤。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采摘种子后,放于湿沙内贮存。翌春2-3月将种子筛出,将种壳春碎,即可播种。按行距20-25cm开横沟,沟深5cm,把种子均匀插入沟内,覆盖细土1-2cm,浇水,经常保持土壤湿润,1hmZ用种子45kg。培育2年后,当苗高40cm以上时移栽。移栽宜在冬季落叶后,或早春未萌发芽前进行,按行株距60cm×30cm开穴,每穴栽1株。
药物性状:
干燥的根,上部较粗壮,下部有分歧,外表有细纵皱,并残留少数须根,质坚硬。
临床应用:
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喉痛。2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一切跌打损伤,散瘀血,消肿。
3.《四川中药志》:除寒活血,发表解毒,消肿。
治心腹疼痛。
4.《贵州草药》:祛风湿,治劳伤,解毒。
主治:
主治喉痛,肠风下血,风湿痛,跌打损伤。
附方:
①治肠风下血:马甲子根一至二两,同猪肉煲服。(《广西中药志》) ②治风湿痛:马甲子根浸酒,内服外擦。(《广西中药志》) ③治劳伤:铁篱笆、黄葛树须根、黑骨藤各五钱。泡酒一斤,每次服一两。(《贵州草药》) ④治狂犬咬伤:铁篱笆、黑竹根、煤炭果各一两。煎水,兑少许酒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