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大丁草根

别名:

白头翁(《滇南本草》),白花白头翁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,兔耳风根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。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根及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erera piloselloides Cass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去净茎叶泥沙,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产于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root and rhizome of Pilose Gerbera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味苦,性平。无毒。

归经:

功效:

清热解毒,理气和血。治痈肿,乳蛾,痄腮,瘰疬结核,胸胁痞气,疝气,痢疾,衄血,下血。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6-9g。鲜用:适量,捣敷。

药用部位:

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根及根茎。植物形态详"毛大丁草"条。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。根轴肥厚,密被白色绵毛,附生多数须根。基生叶丛生,质软而厚,长椭圆形,全缘,表面嫩时有毛,老时无毛,背面密生绵毛,灰白色。花茎高15?30厘米,头状花序顶生,花冠白色。瘦果线状披针形,冠毛淡红色。夏、秋采全草,鲜用或晒干。 分布四川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南等省、自治区。生于低山脚下草丛中。

植物形态:

毛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短而粗壮,密被白色绵毛;须根多数,暗褐色。叶基生;有短柄;叶片质软而厚,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5-10cm,宽2.5-4.5cm,先端钝圆,基部楔形,边缘全缘,幼时上面具柔毛,老时脱落,下面密被白色绵毛。花茎直立,单生,高10-40cm,被淡褐色绵毛;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茎顶端,直径约3.5-cm;总苞片2层,条状披针形,外层稍短,背面密被淡褐色绵毛;舌状花白色,雌性,二唇形,外唇伸长,3齿裂,内层细小,2深裂;筒状花两性,花冠稍二唇形。瘦果条状披针形,长约5mm,稍扁,有纵肋和细柔毛,喙在花时极短,成熟时则与瘦果等长;冠毛长约1cm,淡红色,有光泽。花期5-6月。

药物性状:

干燥的根及根茎,长7~10厘米。根茎圆柱形,长1~3厘米,径约4毫米;上端粗,附有棕色干枯的叶柄基部,及灰白色绵毛;根茎外表深棕色,粗糙皱缩,周围着生多数完整或碎断的须根;质硬,折断面凹凸不平,纤维状,淡黄色,皮部薄,中柱较大,导管部放射状,中央有髓部。须根细长,径约1~1.5毫米,淡黄棕色;质脆,易断,断面皮部白色,木部淡黄色。微具焦气,味苦。

临床应用:

1、治痢疾,小一支箭(根)、马尾黄连、地榆、山楂各15g。
水煎服。
2、治小儿肺胃火热,乳蛾,痄腮红肿疼痛,发热头痛,小一支箭(根)10g,连翘10g,赤芍5g。
点水酒服。
3、治红肿疮毒,小一支箭(根)、巴巴叶、鬼针、五叶草、破布草各适量。
红糖为引,捣烂外包。
4、治久咳,百日咳,兔耳风根6g。
煨肉吃。

主治:

主治痈肿,乳蛾,痄腮,疝气,痢疾,衄血,下血,瘰疬结核,胸胁痞气。

附方:

①治小儿肺胃大热,乳蛾痄腮红肿疼痛,发热头痛:小一枝箭(根)二钱,连翘二钱,赤芍一钱。点水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 ②治久咳、百日咳:兔耳风根二钱,煨肉吃;叶子泡开水吃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 ③治胸胁痞气:毛大丁草根,研末,面糊为丸。每服五至七分,开水送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④治产后瘀血腹痛:毛大丁草根五钱,红酒四两。炖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,煎汤,6~9g。外用,适量捣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