痢止蒿

别名:

止痢蒿、白龙须、止痢草、无名草、散瘀草、散血草、痢止草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痢止蒿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juga forrestii Diels[A. mairer Levl.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700-4000m的开阔路旁、溪边告示潮湿草地或矮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Herb of Forrest Bugle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性味苦;辛;性寒

归经:

功效:

清热解素;利水通淋;散瘀止痛;驱虫。主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痢疾;黄疸;热淋;水肿;乳腺炎;脉管炎;痈疮疖肿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;蛔虫病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药用部位:

为唇形科植物痢止蒿的全草。

植物形态:

多年生草本,直立或具匍匐茎,高6-20厘米,有时达30厘米,根茎膨大;茎基部木质化,分枝,被灰白色短柔毛或长柔毛。叶片坚纸质,披针形至卵形或披针状长圆形,长4-8厘米,宽1.8—3.5厘米,顶端钝或圆形,基部楔形,下延,边缘具波状齿或波状圆齿,具缘毛;穗状轮伞花序顶生,长6厘米左右;苞片叶状,愈上部者愈小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全缘或有齿,两面被柔毛,背面暗紫色。萼漏斗状,具10脉,长5-6.5毫米,外面被柔毛,里面无毛,具5齿,齿卵形,长为花萼之半,紫色,近整齐;花冠管状,淡紫色,紫蓝色或蓝色,长0.7—1.1厘米或略短,或近内藏,外面被柔毛,里面被疏柔毛,近基部具毛环;檐部二唇形,上唇短,圆形,顶端微凹,下唇宽大,中裂片狭倒心形,有紫色条纹,侧裂片线状长圆形;雄蕊着生于花冠管近喉部;花丝无毛;子房无毛;花柱无毛;花盘极小,裂片不明显,前方有时具1(稀为2)与子房相等大的密腺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,背部具网状皱纹,合生面占腹面的2/3或稍多。花期4-8月,果期5-10月。

主治:

主治痢疾,乳腺炎,蛔虫症。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煎汤,15~25g。外用捣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