羚羊角的功效与作用禁忌

羚羊角的作用禁忌是什么?

按每日2g/kg给予小鼠7天,体重增长缓慢,而饮食、排便、自由活动等方面无明显改变。毒性很低。小鼠静脉注射4%羚羊角水解液8ml/kg(相当于成人用量的100倍),给药后3小时内活动略有减少,余未见任何异常。小鼠灌胃10%羚羊角煎剂2g/kg,连续给药7天,除体重增长缓慢外,余未见明显改变。

要留意羚羊角的化学成分

主含磷酸钙、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,其中角蛋白含量最多。具有解热、镇痛、镇静、抗惊厥、降压等作用。 1.羚羊角有解热作用。 2.羚羊角具有镇静与抗惊厥作用。 3.羚羊角对循环系统有作用。 4.羚羊角注射液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。 5.藏羚羊角提取液有一定镇痛作用。 6.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动物对缺氧的耐受力。

羚羊角的临床应用是什么?

1.《纲目》:羚羊角,入厥阴肝经。
肝开窍于目,其发病也,目暗障翳,而羚羊角能平之。
肝主风;在合为筋,其发病也,小儿惊痫,妇人子痫,大人中风搐搦,及经脉挛急,历节掣痛,而羚羊角能舒之。
魂者肝之神也,发病则惊骇不宁,狂越僻谬,而羚角能安之。
血者肝之藏也,发病则瘀滞下注,疝痛毒痢,疮肿瘰疬,产后血气,而羚角能散之。
相火寄于肝胆,在气为怒,病则烦懑气逆,噎塞不通,寒热,及伤寒伏热,而羚角能降之。
2.《本经逢原》:诸角留能入肝,散血解毒,而犀角为之首推,故痘疮之血热毒盛者,为之必需。
若痘疮之毒,并在气分,而正面稠密,不能起发者,又须羚羊角以分解其势,使恶血流于他处,此非犀角之所能也。
3.《本经》:主明目,益气起阴,去恶血注下,安心气。
4.《别录》:疗伤寒时气寒热,热在肌肤,温风注毒伏在骨间,除邪气惊梦,狂越僻谬,及食噎不通。
5.《药性论》: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,中恶毒风卒死,昏乱不识人;散产后血冲心烦闷,烧末酒服之;主小儿惊痫,治山瘴,能散恶血。
6. 孟诜:主中风筋挛,附骨疼痛,生摩和水涂肿上及恶疮;又卒热闷,屑作末,研和少蜜服;亦治热毒痢及血痢。
7.《食疗本草》:伤寒热毒下血,末服之。
又疗疝气。
8.《本草拾遗》:主溪毒及惊悸,烦闷,卧不安,心胸间恶气毒,瘰疬。
9.《纲目》:平肝舒筋,定风安魂,散血下气,辟恶解毒,治子痫痉疾。
10.《本草再新》: 定心神,止盗汗,消水肿,去瘀血,生新血,降火下气,止渴除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