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哥王根

别名:

毒除根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地棉根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定元根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鱼胆根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地谷根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红赤七、七麻根(《闽东本草》),别南根、独薯根、狗信蔃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。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(L.) C.A.Mey.的根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Wikstroemia indica (L.) C.A.Mey.[Daphne indica L.]采收和储藏:秋季至春初采根,洗净切片,或剥取内皮,晒干备用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木丛中、路旁和村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Indian Stringbush Root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性味苦;辛;性寒;有毒

归经:

归肺、肝经。

功效:

清热解毒;散结逐瘀;利水杀虫。主肺炎;支气管炎;腮腺炎;咽喉炎;淋巴结炎;乳腺炎;痈疽肿毒;风湿性关节炎;水肿臌胀;麻风;闭经;跌打损伤

用量:

内服:煎汤(宜煎4h以上),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未调敷。

植物形态:

南岭荛花 半常绿小灌木,高达1m。全株平滑无毛。茎直立,多分枝,幼枝红褐色。根皮和茎皮富含绵状纤维,不易折断。叶对生,几无柄;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2-5cm,宽0.8-1.5cm,先端钝或短尖,全缘,基部楔形,侧脉多数,极纤细,干时褐色。花黄绿色,数花簇生于枝顶,排成聚伞状伞形花序或呈近无柄的头状花序;花两性,无苞片,花被管状,先端4裂,无毛;雄蕊8,成上下两轮着生花被管内,花丝短,花药椭圆形;子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具圆头状柱头。核果卵形或椭圆形,熟时鲜红色。花果期夏、秋季。

药物采收:

蒸熟,切片,晒干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有分枝,长达40cm,直径0.5-3cm。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,具不规则纵皱纹和横向皮孔及稍突起的支根痕。质坚韧,断面皮部厚1.5-4mm,类白色,易与木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微苦,久嚼有持久的灼热以条粗、皮厚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含黄棕色至棕红色树脂状物质。皮层有非木化纤维列成环。木纤维壁薄。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十蒸九晒,治跌打,堡酒服。
亦治恶疮,捶蜜敷亦效.2.《岭南采药录》:解花柳毒,治恶毒疮和蜜捣敷。
以之为末,遇损伤敷之,能止血。
3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消坚破瘀,利尿逐水。
4.《陆川本草》:解热,利尿,破积,治痧积,跌打,疮毒。
5.《广西中药志》:杀虫拔毒,治麻风,恶疮,白浊。

主治:

主治肺炎,腮腺炎,水肿臌胀,瘰疬,疮疡肿毒,跌打损防,风湿性关节炎。

附方:

①治肺炎,支气管炎,扁桃体炎:了哥王根白皮二钱,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②治淋巴结核,哮喘,腮腺炎,百日咳,扁桃体炎:了哥王干根三至八钱,久煎去毒后内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③治瘰疬初起:鲜了哥王根第二重皮和红糖捣烂敷患处,并取了哥王根一两,水煎服,日一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④治肝硬变腹水:鲜了哥王根第二重皮一两(蒸熟),红枣十二粒,红糖一两,共捣为丸,如绿豆大,用开水送服五至七粒,日服一次。本品药性剧烈,服后有呕吐和腹痛、泄泻的副作用。体弱和晚期患者忌用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⑤治风湿骨痛,亦治麻风:每天用了哥王根三钱,鸡肉四两,加适量水炖七小时,一次服下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 ⑥治股阴疽:鲜了哥王根二重皮,捣烂调酒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⑦治疮疡成脓未溃:了哥王根皮适量,捣烂,敷疮四周,留孔排脓。(矿西中草药》) ⑧治肿毒:了哥王根,十蒸九晒,每服一两或数钱,煎水冲温酒服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 ⑨治跌打损伤:了哥王根白皮二钱,水煎服;另用鲜根皮捣烂外敷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⑩拔枪弹及竹刺入肉:了哥王根和黄糖,捣烂外敷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⑾治蛇、蜈蚣咬伤:了哥王根九蒸九晒,每服用五钱至一两,煎水温服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,煎汤(宜煎4h以上),10~15g。外用适量,捣敷;或研未调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