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锅底

别名:

金盆(《草木便方》),金龟莲(《修订增补天宝本草》),金银盆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土马兜铃(《四川中药志》),金腰莲、曲莲(《全展选编·外科》),苦金盆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
来源:

为葫芦科植物大籽雪胆、可爱雪胆及中华雪胆等的块根。2~3月发苗前,或9~10月地上部分枯萎后,挖取块根,除去芦头及根须,洗净泥沙,大者切块,晒干或微火炕干。本品最易发霉、虫蛀,切忌受潮,夏秋间应多翻晒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2100m的杂木林缘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Loveyly Hemsleya Root, Root of Largeseed Hemsleya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味苦,性寒。有毒。

归经:
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入胃、大肠二经。"

功效:

清热解zz毒;利湿消肿;止痛止血。主咽喉肿痛;牙痛;目赤肿痛;胃痛;菌痢;肠炎;肝炎;尿路感染;前列腺炎;痔疮;子宫颈炎;痈肿疔疮;外伤出血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6-9g;研末,0.5-1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
药用部位:

为葫芦科植物大籽雪胆、可爱雪胆及中华雪胆等的块根。

植物形态:

多年生攀缘草本。茎和小枝纤细,疏被短柔毛,老枝近平滑无毛,通常近茎节处被毛较密。卷须线形,疏被短柔毛,先端2歧。趾状复叶由5-9小叶组成,多数为7小叶,复叶柄长4-8cm;小叶卵状披针形至宽撤针形,膜质,被柔毛,上面深绿色,背面灰绿色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成柄,边缘圆锯齿状,沿中脉,侧脉及叶缘被小刺毛,中央小叶长5-12cm,宽2-2.5cm,两侧较小,外侧的略歪斜。雌雄异株;雄花疏散聚伞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,花序轴及小枝线形,曲折,被短柔毛,长5-12cm,花梗发状,长6-10mm,花萼裂片5,反折;药冠橙红色,由于花瓣反折围住花萼成灯光状,裂片长圆形,内部被白色长柔毛;雄蕊5,花丝短,花卵形;雌花,稀总状花序,花梗纤细,花冠花萼同雄花,但花较大,子房筒状,被短毛,但果时近无毛;花柱3,柱头2裂。果实长圆状随圆形,单生,长3-7cm,径约2cm,基部渐狭,果柄略弯曲,长8-10mm,上具纵棱9-10条,先端近平截。种子黑褐色,近圆形,长1.1-1.2cm,宽1cm,财生狭的木栓质翅,边缘微皱,下部近平截,两面边缘密生小瘤突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1月。

药物采收:
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和阴湿环境。宜选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。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块根繁殖。种子繁殖,育苗移栽法:秋季采收成熟果产,贮存于湿沙中备种。春播于3-4月,按行株距30cm开沟条播,覆土3-4cm,培育2年按行株距40m×30cm开穴移栽。块繁殖法:春季挖出母株,将块根切成长宽各5cm小块,每块必须带有皮层,按上法种植。田间管理 栽植后经常松土除草,追肥。苗高30cm左右,应设架或支柱以供藤蔓攀援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药村多切成块片出售;块片呈不规则形类圆形,稍卷曲,直径3-10cm,厚4-8mm,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,有的有凹陷的茎基痕,切面淡黄色或灰白色,质坚实,粉性。气微,味极苦。以切面色淡黄、质坚实、粉质多、味极苦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黄色。①演粉粒众多,单粒大多类圆形,直径2-8μm,脐点点状,直复粒少,由2-4分粒组成。②石细胞淡黄色,类三角形,直径30-108μm,孔沟明显。③网纹导管多见,偶见环纹导管。④木栓细胞淡黄棕色,多角形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草木便方》:祛风。
治火眼热毒,肠胃热结气痛。
2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咽喉痛,风寒火牙,涂恶疮。
3.《中国药植志》:民间用作祛疟剂。
4.《贵州草药》:清热,利湿,解毒,镇痛。
治发痧肚痛,吐泻,红痢。
5.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健胃,止痛,消炎,止血。
治腹胀,痢疾,肝炎,前列腺炎,外伤出血。

主治:

主治咽喉肿痛,牙痛,目赤肿痛,菌痢,肠炎,胃痛,肝炎,尿路感染,疔肿。 用于热毒或湿热菌痢、热毒疮疡、牙龈肿痛、目赤肿痛、水火烫伤、脘腹疼痛属热者。细菌性痢疾、肠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急性黄疸型肝炎、冠心病、宫颈炎、尿路感染及疮疖等可辨证用之。

附方:

①治喉痛及牙龈肿痛:金龟莲、射干、骨碎补、马勃、地骨皮、板蓝根、水灯心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 ②治实火牙痛:金龟莲、苛草根、枸地芽根。水煎服。(《成都中草药》) ③治外伤痛、牙痛、喉痛、腹痛:金腰莲块根。洗净,切片,晒干,研成细粉。痛时服0.3~0.5克。(《全展选编·外科》) ④治泌尿、皮肤、消化、呼吸、五官等多种感染性疾病:金腰莲块根。洗净,切片,晒干,研末(或制成片剂、胶囊)。每次一至四分,日服二至三次,小儿酌减。亦可制成10%膏剂,外敷患处。(《全展选编·外科》) ⑤治疗痈肿痛及汤火伤:金龟莲、水黄连、蒲公英。捣绒外敷。(《成都中草药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,煎汤,6~9g;研末,0.5~1g。外用,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