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宋果

别名:

加穵弄、宝豆(《本草补》),苦果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马钱科植物吕宋豆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rychnos ignatii Berg.[Strychnoshainanensis Merr.et Chun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取出种子洗净,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800m的石灰岩山地疏林下或山坡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:

味苦,性寒。有大毒。

归经:

归胃、脾经。

功效:

解毒;消肿;杀虫;止痛。主腹痛泻痢;疟疾;小儿蛔虫;刀伤出血;头疮;痔疮;蛇虫咬伤

用量:

内服:磨汁,每次0.06~0.09g,每日2~3次。外用;适量,刮末撒;或调敷。

药用部位:

为马钱科植物吕宋豆的成熟种子。

植物形态:

大型木质藤本。茎粗,栗褐色;小枝常变态成腋生螺旋状曲钩。叶对生;叶柄长7-10mm;叶片革质,光滑,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6-17cm,宽3.5-7cm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或略圆,全缘,有明显的基出3条叶脉。三歧聚伞花序生于上部叶腋,长2.5-3cm;花5数,芳香;花萼裂片卵形;花冠淡黄色,花冠管远长于花冠裂片;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喉部,花丝极短,花药长圆形,先端长尖,基部浅2裂;雌蕊长约1.5cm,子房2室。果实为圆形浆果,灰白色微带黄色渐变为褐色,径约10cm或更长。种子多数,包在柔软黄色的果肉中,新鲜种子稻草色略带青绿,卵形或具钝角的三角状形,略扁,长2-2.5cm,宽约2.5cm,被银白色伏贴的毛茸。花期4-6月,果期7月至翌年1月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种子呈不规则卵圆形,长1.8-2.5cm,宽约1.3cm,厚约0.5cm。全体不平坦,有钝棱。表面黄棕色或灰黑色,有稍隆起的细皱纹,少数有残留的毛茸,其部有明显的圆形种脐。质坚硬,纵剖面可见角质状、棕色的胚乳,中央具子叶2片,叶脉5-7条,胚根长3-4mm。气微,味极苦,剧毒。以粒大、均匀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种皮表皮非腺毛长600-800(-1000)μm,直径20-30μm,弯曲或稍平直,有8-9条助状增厚,先端聚合成钝圆状,或自然裂开而成透明无色的细长棒状;毛茸易脱落或从基部折断。理化鉴别(1)取本品粉末少量,加硝酸1滴,即显橙红色。(检查马钱子碱)(2)取本品粉末少量,加矾酸铵1滴,显紫色。(检查番木鳖碱)

临床应用:

1、治刀斧伤血漏:吕宋果,刮末敷患处。
2、治蛇、蝎、蜈蚣咬伤:吕宋果,磨清水服;并刮末敷伤处。
3、治头疮痒烂鬎鬁:吕宋果,切碎,以油煎之,乘热遍擦,向火取暖,随以布向火取热,覆病人身上而睡,又以被盖,不见生风愈。

主治:

主治腹痛泻痢,疟疾,刀伤出血,蛇、蝎、蜈蚣咬伤,虫积。

附方:

①治腹痛泻利,疟疾初作,蛔虫疳积,中风昏仆:吕宋果,磨水服。 ②治刀斧伤血漏:吕宋果,刮末敷患处。 ③治蛇、蝎、蜈蚣咬伤:吕宋果,磨清水服;并刮末敷伤处。 ④治头疮痒烂鬎疬:吕宋果,切碎,以油煎之,乘热遍擦,向火取暖,随以布向火取热,覆病人身上而睡,又以被盖,不见生风愈。(①方以下出《纲目拾遗》) ⑤治内痔外翻:吕宋果,以醋磨,涂患处。(《贵州中医验方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,磨汁,每次量2~3厘,每日服2~3次。外用,刮末撒或调敷。体虚,久病者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