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鸡血藤

别名:

网络鸡血藤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黄藤、蓝藤(《湖南野生植物》),硬壳藤、石柱藤、大肠藤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芦藤、老鼠豆(《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》),土鸡血(《杭州药植志》),青皮活血、血防藤、血灌皮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光叶朱藤、血藤、白血藤、红藤、黄昭藤、松藤、马尿血豆、崖儿藤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白骨藤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[M.champutongeasis Hu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片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坡杂木林与灌丛中,或阴处岩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Stem of Leatherleaf Millettia,Leatherleaf Millettia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《湖南药物志》:苦,温。

归经:

归肝、肾经。

功效:

补血止血;活血通经经络。主血虚体弱;劳伤筋骨;有经不调;闭经;产后腹痛;恶露不尽;各种出血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9-30g;或浸酒;或熬膏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鲜根、叶捣烂敷。

药用部位:

为豆科植物昆明鸡血藤的茎。

植物形态:

攀援状灌木,高2~4米,茎皮灰白色。羽状复叶,长10~20厘米,有5~9小叶;小叶矩圆形成卵状矩圆形,长2.5~10厘米,宽2~3.5厘米,纸质,先端钝,微凹,全缘,基部圆形或钝形,上面深绿.光滑,下面绿色;网脉两面均明显;小叶柄长4~5毫米;小托叶长约3毫米,针刺状。圆锥花序,顶生,柔弱,下垂,长5~10厘米;花序梗有黄短毛;花多数,密生,花柄比萼略短,具短毛;小苞二片,矩圆形,长约1.5毫米;萼钟形,长约3毫米,5裂齿短而钝,边缘有淡黄色短毛;花冠秃净,暗紫色,长13~15毫米,旗瓣比龙骨瓣略短而微凹头。荚果扁条形,薄而硬,秃净,长至15厘米,果瓣近木质,有3~6个种子,扁圆形。花期5~6月。果期11~12月。

药物采收:

用水洗净、润透,切成2.5厘米长、1.5厘米厚的斜片,晒干或烘干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,直径1.5-2.0cm。表面灰褐色,粗糙,栓皮鳞片状,皮孔椭圆形,纵向开裂。商品呈长椭圆形斜切片,皮部约占横切面半径1/4-1/3,外侧淡黄色,内侧分泌物呈黑褐色;木部淡黄色,导管孔洞状,放射状排列呈轮状;髓小居中。气微,味微涩。 显微鉴别 横切面: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,草酸钙方晶有时可见。皮层10余列细胞,密布小型合晶厚壁细胞,分泌细胞可见,壁薄,切向延长,充满棕色分泌物;偶见石细胞。中柱鞘主为石细胞及少数纤维组成的厚壁细胞环带,环带内外两侧多数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,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。韧皮射线明显,稍弯曲,宽1-5列细胞;外侧散在较多石细胞群,其周围多数细胞含草酸钙方晶,形成晶鞘石细胞,韧皮纤维为晶纤维外侧散在,内侧与软韧部相间排列成层。形成层明显,成环。木质部射线宽l-7列细胞,细胞壁较厚,纹孔、孔构明显;大型导管多单个,少数2个并列排列成近轮状,小型导管数个相聚;外侧木薄壁细胞多含棕色块状物,其间有分泌细胞,内侧木薄壁细胞无棕色物;木纤维多为晶纤维,众多,与木薄壁细胞相间排列成近层状。髓部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,纹孔可见,环髓有众多草酸钙方晶及较多分泌细胞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浸酒主和血络。
2.《湖南药物志》:行血补血,通经活络,暖腰膝、健筋骨。
治血虚,麻木瘫痪,腰膝酸痛,月经不调。
3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补血强筋。
治贫血,月经不调,经闭,遗精,风湿筋骨痛,胃痛。
4.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治白浊,赤白带下。

主治:

主治腰膝酸痛麻木,遗精,盗汗,月经不调,跌打损伤。

附方:

①治手脚痛:昆明鸡血藤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②治关节痛:鲜昆明鸡血藤二两,鲜枫荷梨二两,山胡椒、八角枫、瓜馥木、五加皮、石松,均鲜品各一两,牛膝五钱,田七二钱,猪脚一只为引。炖水分二次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③治体虚盗汗:鲜昆明鸡血藤三两。煎水冲鸡蛋二只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④治月经闭止:昆明鸡血藤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,煎汤,9~30g;或浸酒;或熬膏。外用,适量,煎水洗;或鲜根、叶捣烂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