榼藤子

别名:

象豆(《南方草木状》)。合子(《本草拾遗》),榼子(《日华子本草》),眼镜豆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。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榼藤子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ntada phaseoloides (L.) Merr.[Lens phaseoloides L.]采收和储藏:冬、春季种子成熟后采集,去外壳,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600m的山坡灌木丛中,以及混合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Entada Sten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《开宝本草》:味涩甘,平,无毒。(一说有毒)

归经:

入胃;肝;大肠经

功效:

行气止痛,利湿消肿。主脘腹胀痛,黄疸,脚气水肿,痢疾,痔疮,脱肛,喉痹

用量:

内服:烧存性研末,1-3g;或煎服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药用部位:

为豆科植物榼藤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
植物形态:

榼藤子 常绿木质大藤本。茎扭旋,枝无毛。二回羽状复叶,长10-25cm,通常有羽片2对,顶生一对羽片变为卷须;小叶2-4对,革质,长椭圆形,长3-8.5cm,宽1.5-4cm,先端钝,微凹,基部略偏斜,无毛。穗状花序单生或排列成圆锥状,长12-25cm,花序轴密生黄色绒毛;花淡黄色,有香气,长2-3mm;花萼阔钟状,萼齿5;花瓣5,基部稍连合;雄蕊10,分离,略突出花冠;子房有短柄,花柱丝状,柱头凹下。荚果木质,长达1m,宽8-12cm,弯曲,扁平,成熟时逐节脱落,每节内有1颗种子。种子近圆形,直径4-6cm,扁平,暗褐色,成熟后种皮木质,有光泽,具网纹。花期3-4月,果熟期8月下旬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种子为扁圆形,直径4-5cm,厚10-18mm。表面棕褐色,具光泽,少数两面中央微凹,被棕黄色粉状物,除去后可见细密的网状纹理。种脐长椭圆形,种皮极坚硬,难破碎,破开后,厚1-2mm,种仁乳白色,子叶两片,甚大,顾5-7mm,子叶间中央部分常有空腔,近种脐处有细小的胚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豆腥味。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:外层为1列栅状组织,光辉明显,带的外侧无色,内侧为黄色,栅状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,其下为1-3列支持细胞,胞腔明显;其下为众多的大型厚壁细胞组织,排列疏松,胞间隙大。其内侧有的具颓废层。最内方由多层排列紧密切向长梭形细胞组成。子叶外层为小长方形细胞,内部为大型、类方形薄壁细胞。 粉末特征:棕黄色。①栅状细胞长100μm,直径约8μm。②支持细胞胞腔明显,呈类哑铃形或类圆形,细胞壁较厚内含色素。③大型细胞多角形,长径60-180μm,壁较厚。④梭形细胞壁较厚,长20-40μm。⑤子叶细胞碎片,内含淀粉和油滴;淀粉粒类圆形、椭圆形,长径15-60μm,大粒脐点裂纹状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南方草木状》:解诸药毒。
2.《本草拾遗》:主五痔,喉痹,以仁为粉,微熬,水服一、二匕。
3.《开宝本草》:治小儿脱肛血痢泻血,并烧灰服,或以一枚割瓤熬研,空腹热酒服二钱。

主治:

临床上选方可用于治大肠风毒、黄疸、喉痹肿痛等。 用于气血不足、面色苍白、四肢无力、脘腹疼痛、纳呆食少,以及风湿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、痿软无力、性冷淡等。尚可用于胃痛、寿痛、疝气痛。

附方:

①治大肠风毒,泻血不止:榼藤子三枚,重厚者。以七、八重湿纸裹煨,良久胀起,取去壳用肉,细切,碾罗为散,每于食前,以黄耆汤调下一钱。(《圣惠方》) ②治黄疸、营养性水肿:跟镜豆仁粉一至三钱。冲开水服。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 ③治五痔:榼藤子烧成黑灰,微存性,米饮调服。(《本草衍义》) ④治喉痹肿痛:榼藤子烧研,酒服一钱。(《圣惠方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量:8~15克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