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蘵

别名:

敢、黄蒢、小苦耽、灯笼草、鬼灯笼、天泡草、爆竹草、劈拍草、响铃草、响泡子、绿灯、野绿灯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苦蘵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salis pubescens L.[P.esquirolii Levl. Et Vant.;P.bodinieri Levl. Et Vant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全草,鲜用或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长于山谷林下及村边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华东、华中华南入西南。

英文名称:

all-grass of Downy Ground-cherry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味苦,性凉、微寒。

归经:

归肺、大小肠经。

功效:

清热;利尿;解毒;消肿。主感冒;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牙龈肿痛;湿热黄疸;痢疾;水肿;热淋;天疱疮;疔疮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煎水含漱或熏洗。

药用部位:

为茄科植物苦蘵的全草。

植物形态:

一年生草本,高25~60厘米。茎斜卧或直立,多分枝,有毛或近无毛。叶互生,卵圆形或长圆形,长约4~8厘米,宽3~5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斜圆形,全缘或具不规则的浅锯齿:叶柄长可达4厘米。花单生于叶腋;花梗长约5毫米;萼钟状,长约5毫米,上端5裂,裂片披针形或近三角形,端尖;花冠钟状,淡黄色,直径5~7毫米;雄蕊5,花药矩圆形,纵裂;子房二室,花柱线形,柱头具不明显的两裂片。浆果球形,直径约8毫米,光滑无毛,黄绿色;宿萼在结果时增大,膨大如灯笼,长可达2.5厘米,具5棱角,绿色,有细毛。花期7~9月。果期8~10月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,茎有分枝,具细柔毛或近光滑,叶互生,黄绿色,多皱缩或脱落,完整者卵形,长3-6cm,宽2-4cm(用水泡开后展平),先端渐尖,基部偏斜,全缘或有疏锯齿,果实,球形,橙红色,外包淡绿黄色膨大的宿萼,长约2.5cm,有5条较深的纵棱。气微,味苦。 以全草幼嫩、色黄绿、带宿萼多者为佳。

临床应用:

1、流行性腮腺炎 组成:鲜苦蘵93.8克,金银花11.3克,鸭公青30.0克,海金沙藤18.8克,叶下红18.8克,冰糖37.5克 用法:水7碗煎3碗,去药渣。
加冰糖煮溶化后,分3次服用。
2、扁桃体起白点(白喉) 组成:鲜苦蘵18.8克,鲜掇鼻草18.8克,凤尾草30.0克,铁马鞭15.0克,龙葵根18.8克 用法:水5碗煎2碗,分2次服。
3、妇女尿道炎 组成:苦蘵30.0克,金丝草30.0克,珍冬毛18.8克,白刺杏18.8克,白花草15.0克,侧柏叶11.3克 用法:水7碗煎3碗,去药渣。
加黑糖炖溶化后,分3次服用。
4、咽喉肿痛 组成:苦蘵30.0克,白马蜈蚣草30.0克,一枝香18.8克,蔡鼻草头18.8克,黄连蕉头18.8克,兔儿菜18.8克,酢浆草18.8克,两面针11.3克,山豆根7.5克,射干7.5克 用法:水8碗煎3碗。
分3次服。
5、睾丸炎 组成:苦蘵30.0克荔枝核11.3克(盐水炒) 用法:水煎2次服。
6、天疱疮(皮肤水泡) 组成:鲜苦蘵75.0克 用法:加水煮浓汁外洗患处,并以果实捣烂外敷。
或捣 7、手指头发炎 组成:鲜苦蘵果实18.8克 用法:捣烂外敷手指头发炎处。
8、湿疮肿毒 组成:鲜苦蘵75.0克 用法:水煎浓汁外洗患处,或捣敷患处。
9、中耳炎 组成:鲜苦蘵适量,冰片少许 用法:鲜苦蘵榨汁,加冰片,滴耳1~2滴。
10、疗疮肿毒 组成:鲜苦蘵75.0克(洗净) 用法:捣烂外敷患处,并以水煎服。

附方:

①治百日咳:苦蘵五钱,水煎,加适量白糖调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②治咽喉红肿疼痛:新鲜苦蘵,洗净,切碎,捣烂,绞取自然汁一匙,用开水冲服。(《扛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⑧治牙龈肿痛:苦蘵八钱。煎水含漱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 ④治湿热黄疸,咽喉红肿疼痛,肺热咳嗽.热淋:苦蘵五钱至八钱。水煎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 ⑤治水肿(阳水实证):苦蘵一两至一两五钱。水煎,分作二次,饭前口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⑥治天疱疮:苦蘵茎叶三、四两。煎水洗,一日二次。鲜草更好。 ⑦治大头风,头面浮肿放亮,起疙瘩块,作痒:苦蘵茎叶二两。煎水,放面盆内,用布围住熏之。鲜草更好。 ⑧治指疔:苦蘵鲜叶捣烂敷患处,一日换二、三次。(⑥方以下出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量:18.5~70g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