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珧柱

别名:

马甲柱(《闽中海错疏》),角带子(《本草求原》)。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江珧科动物栉江珧的后闭壳肌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nna(Atrina)Pectinata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冬季至春季采捕,捕得后,除去肉,取后闭壳肌,鲜用或加工为干制品,俗称“干贝”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活于低潮线附的至水深30-40m的泥沙质海底。以贝壳的前端插入泥沙内,仅后端1/3露出沙面。生殖期5-9月间,雌雄异体,性成熟时的生殖腺,雌性为橙红色;雄性为乳白色,体外受精。资源分布:我国黄海、渤海、东海、南海均有分布。

英文名称:

Pinnapectinata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味甘、咸,性温。

归经:

入脾;肾经

功效:

滋阴补肾;调中消食。主消渴;小便频数;宿食停滞

用量:
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
药用部位:

为江珧科动物栉江珧的后闭壳肌。

植物形态:

栉江珧,贝壳略呈三角形或扇形,壳质稍薄而脆,高75-176mm,长170-335mm,壳顶细尖,位于壳的最前端,壳后端宽大。背缘直或略凹,腹缘前部较直,近壳顶处有一稍凹陷的足丝孔。往后渐突,后缘略弯或呈截形。壳无中央裂缝,表面有10余条放射肋,肋上具有略斜向后的三角形小棘。但有些个体(如较老者)放射肋不明显,棘无或不明显。生长线显着,细密,至腹缘呈褐襞状。壳类色泽,幼体呈淡黄褐色,或体内黑褐色。壳顶常被磨损而显露出贝壳内面前半部相同的珍珠样光泽。韧带淡褐色,与壳背缘几等长。近壳顶内面的前闭壳肌痕小,呈椭圆形;贝壳中部的后闭面痕大,呈马蹄形。外套痕略显,与壳缘相距甚远,在肛门背侧有一粗在外套腺,末端呈球形。足小,呈棒状。足线褐色细软,极发达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本草从新》:下气调中,利五脏,疗消渴,消腹中宿食。
2.《本草求原》:滋真阴,止小便。
3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补肾。
与淡菜同。

主治:

主治消渴,小便频数,宿食停滞。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煮食,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