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牛草

别名:

小兰膏、细叶金不换、细金草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小金不换(《广东中药》Ⅱ),细金牛草、七寸金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小金牛草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
来源:

为远志科植物小花远志的带根全草。6~7月,拔取全株,扎成小捆,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于空旷平地。分布华南及江西、湖南等地。产广东。

性味:

性①《中药志》:辛,平。②《广东中药》Ⅱ:微苦。

归经:

归肺、脾经。

功效:
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霍乱吐泻,理内伤咳嗽。②《中药志》:解毒破血。治风痰膈气,解罂粟毒。③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活血散瘀,止痛镇咳。煎服治胸痛咳嗽,百日咳,小儿麻痹后遗症;鲜品捣烂醋调外敷治角膜云翳,角膜溃疡,急性结膜炎。

用量:

内服:煎汤。0.5~1两。

药用部位:

为远志科植物小花远志的带根全草。

植物形态:

一年生草本。茎直立或近于匍匐,高8~15厘米,通常单一,被白色短柔毛。叶互生;椭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,长5~10毫米,宽3~5毫米,先端钝尖或钝圆,基部圆,全缘,无毛或近无毛。总状花序腋生或腋外生,极短;花小,蓝紫色,长约2.5毫米;萼片5,长卵形,先端锐尖,淡紫红色,边缘具缘毛,中间2片花瓣状,长2~2.5毫米;花瓣3,两侧花瓣与花丝鞘贴生。中央花瓣先端具流苏状附属物;雄蕊8;雌蕊1,子房扁圆形,花柱先端弯曲。蒴果矩圆状倒卵形,扁平,先端微凹,无睫毛,萼片宿存。种子卵形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8月。

药物采收:

拣净杂质,去根,切段。

药物性状:

干燥带根全草,根细小,淡黄色或淡棕色。茎细弱,很少分枝,棕黄色,被柔毛,折断面中空。叶片皱缩,两面均黄绿色,疏被短柔毛,厚纸质,易碎。叶腋常可见数朵小花或蒴果。气无,味淡。以茎苗矮小,叶色黄绿、整齐者佳。

临床应用:

1、治风热咳嗽:大金牛草、牛大力、红苓根、白竻根。
煎服。
2、治小儿疳积:紫背金牛,研粉。
每用3g,调热粥或蒸猪肝服。
3、治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:紫背金牛9~15g。
水煎服。
并用鲜全草捣烂外敷(蛇伤敷伤口周围)。
4、治癫痫:金不换60~125g。
捣烂绞汁,加人乳或牛乳1小盏,炖服。

主治:

主治瘰疬,痈肿,咳嗽咽痛,小儿疳积,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。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煎汤,15~30g。外用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