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皮
别名:
陈皮(孟诜),贵老(侯宁极《药谱》),黄橘皮(《鸡峰普济方》),红皮(《汤液本草》)。
来源:
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。10月以后采摘成熟果实,剥取果皮,阴干或晒干。
药材产地:
主产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。此外,江西、湖南等地亦产。
性味:
性辛苦,温。①《本经》:味辛,温。②《别录》:无毒。③崔禹锡《食经》:味辛苦。
归经:
入入脾、肺经。①《品汇精要》:"行手太阴、足太阴经。"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肺、肝、脾、胃四经。"③《本草求真》:"入脾、大肠。"
功效:
理气,调中,燥湿,化痰。治胸腹胀满,不思饮食,呕吐哕逆,咳嗽痰多。亦解鱼、蟹毒。①《本经》:主胸中瘕热、逆气,利水谷,久服去臭,下气。②《别录》:下气,止呕咳,除膀胱留热、停水、五琳,利小便,主脾不能消谷,气冲胸中,吐逆霍乱,止泄,去寸白。③《药性论》:治胸膈间气,开胃,主气痢,消痰涎,治上气咳嗽。④《本草拾遗》:去气,调中。⑤《日华子本草》:消痰止嗽,破症瘕痃癣。⑥《医学启源》:去胸中寒邪,破滞气,益脾胃。⑦《纲目》:疗呕哕反胃嘈杂,时吐清水,痰痞,痎疟,大肠闭塞,妇人乳痈。入食料解鱼腥毒。⑧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解鱼、蟹毒。治噫噎,胀闷,疳疟。泻痢,便秘,脚气。
用量: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药用部位:
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。植物形态详"橘"条。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本品为常食用的水果福橘、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。秋季,果实成熟时收集,晒干。久陈者质佳,称“陈皮”。橘树的鲜叶,称“橘叶”,临时采集入药。橘的种子称“橘核”,吃橘时收集,晒干,淡盐水炒后人药。橘瓢上的筋膜称“橘络”,吃橘时收集,晒干,生用。将橘子加蜜,溃制成“橘饼”。我国南方各省均产。
药物采收:
刷去泥土,拣净杂质,喷淋清水,闷润后切丝或切片,晾干。
药物性状:
完整的果皮常剖成4瓣,每瓣多呈椭圆形,在果柄处连在一起。有时破碎分离,或呈不规则形的碎片状。片厚1~2毫米,通常向内眷曲:外表面鲜橙红色、黄棕色至棕褐色,有无数细小而凹入的油室;内表面淡黄白色,海绵状,并有短线状的维管束(橘络)痕,果蒂处较密。质柔软,干燥后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。气芳香,味苦。以皮薄、片大、色红、油润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临床应用:
①《医学启源》:"橘皮能益气,加青皮减半,去滞气,推陈致新。若补脾胃,不去白,若理胸中滞气,去包。
《主治秘要》云,苦辛益气,利肺,有甘草则补肺,无则泻肺。
" ②《日用本草》:"橘皮,能散能泻,能温能补,能消膈气,化痰涎,和脾止嗽,通五淋。
中酒呕吐恶心,煎饮之效。
" ③《纲目》:"橘皮,苦能泻能燥,辛能散,温能和。
其治百病,总是取其理气噪湿之功,同补药则补,同泻药则泻,同升药则升,同降药则降。
脾乃元气之母,肺乃摄气之钥,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,但随所配市补泻升降也。
洁古张氏云,陈皮、枳壳,利其气而痰自下,盖此义也。
同杏仁治大肠气闷,同桃仁治大肠血閟,皆取其通滞也。
按方勺《泊宅编》云,橘皮宽膈降气、消痰饮极有殊功。
他药贵新,惟此贵陈。
" ④《本草经疏》:"橘皮,主胸中瘕热逆气,气冲胸中呕咳者,以肺主气,气常则顺,气变则逆,逆则热聚于胸中而成瘕,瘕者假也,如痞满郁闷之类也,辛能散,苦能泄,温能通行,则逆气下,呕咳止,胸中瘕热消矣。
脾为运动磨物主脏,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,为吐逆、霍乱、泄泻等证,苦温能燥脾家之湿,使滞气运行,诸证自瘳矣。
肺为水之上源,源竭则下流不利,热结膀胱,肺得所养而津液贯输,气化运动,故膀胱留热,停水、五淋皆通也。
去臭及寸白者,辛能散邪,苦能杀虫也。
" ⑤《木草正》:"陈皮,气实痰滞必用。
留白者微甘而性缓,去白者用辛而性速。
" ⑥《本草汇言》:"顾朽匏曰,橘皮总属理气之珍,若霍乱呕吐,气之逆也:泄泻下利,气之寒也;关格中满,气之闭也;食积痰涎,气之滞也;风寒暑湿,气之搏也;七情之部,气之结也;橘皮统能治之。
其去白开痰,留白和脾。
盖味辛善散,故能开气;味苦善泄,故能行痰;其气温平,善于通达,故能止呕、止咳,健胃和脾者也。
东垣曰,夫人以脾胃为主,而治病以调气为先,如欲调气健脾者,橘皮之功居其首焉。
然君白术则益脾,单则利脾,佐甘草则和气,否则损气。
同竹茹、芩、连治呃逆,因热也:同干姜、桂、附治呃逆,因寒也。
补中用之以益气,二陈用之以除痰,干葛用之以清胃解酲,平胃用之以消食去湿。
" ⑦《本草崇原》:"按上古诸方,止曰橘皮个用不切,并无去白之说,李东垣不参经义,不体物性,承雷孜炮制,谓留白则理脾健胃,去白则消痰止嗽。
后人习以为法,每用橘红治虚劳咳嗽。
……若去其白,其味但辛,止行皮毛,风寒咳嗽,似乎相宜,虚劳不足,益辛散矣。
" ⑧《本草经百种录》:"橘柚通体皆香,而皮辛肉酸,乃肝胆通气之药也。
故凡肝气不舒,克贼脾土之痴,皆能已之。
" ⑨《医林纂要》:"橘皮,上则泻肺邪,降逆气;中则燥脾湿,和中气;下则舒肝木,润肾命。
主于顺气、消痰、去郁。
" ⑩《本草求真》:"橘皮,利气,虽有类于青皮,但此气味辛温,则入脾、肺而宣壅,不如青皮考入肝疏泄,而无入脾燥湿,入肺理气之故也。
……治火痰童便制,寒痰姜汁制,治下焦盐水制。
"
主治:
主治胸腹胀满,不思饮食,呕吐哕逆,咳嗽痰多。亦解鱼、蟹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