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钱白花蛇
别名:
金钱蛇、小白花蛇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或成蛇除去骨脏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,剖腹去骨脏,抹交通血,用乙醇浸泡处理后,以头为中盘成盘形,用竹签撑开后烘干。
药材产地:
生态环境:生活于平原、丘陵地区水稻田、塘边等近水处。白天潜伏,黄昏外出活动,喜吃鳝鱼、泥鳅,也吃其他鱼类及蛇类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英文名称:
BUNGARUS PARVUS
药材类别:
动物类
性味:
性味甘;咸;性温;有毒
归经:
入肝;脾经
功效:
祛风通络;定惊止痉。主风湿痹痛;筋脉拘急;中风口眼斜;半身不遂;小儿惊风;破伤风;麻风;疥癣;梅毒;恶疮
用量:
内服:水煎,3-4.5g;或研末,0.5-1g;或浸酒3-9g。。
药用部位:
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或成蛇除去骨脏的全体。
植物形态:
银环蛇,成蛇全长1m左右。头椭圆形,与颈略可区分。体较细长,尾末端尖细。头部黑色或黑褐色,躯干及尾背面黑色或黑褐色,有白色横纹(20-50)+(7-17)个,腹面乳白色,或缀以黑褐色细斑。无颊鳞,眶前鳞1,眶后鳞2;颞鳞1+2,上唇鳞2-2-3式。背鳞平滑,通身15行,脊鳞括大呈六角形;腹鳞203-231;肛鳞完整,尾下鳞单行,37-55。
药物采收:
除去灰屑,切段。
药物性状:
性状鉴别,本品呈圆盘状,盘径3-15cm,蛇体直径0.2-0.4cm,头盘在中间,尾细,常纳口内。背部黑色或灰黑色,微有光泽,有48个以上宽1-2鳞的白色环纹,黑白相间,交有1条显着突起的脊棱。脊鳞片较大,呈六角形;脊鳞细密,通身1.5行;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;尾部鳞片单行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显微鉴别,粉末浅黄色。①鳞片碎片表面具有极细密的点状突起及纵列的短点纹,有的碎片具有小孔。电镜下:鳞片表面刺状突起大小均匀,排列整齐,背鳞表面具有网眼状纹饰。在整个鳞片的近游离端1/3处有1列作横向排列的圆形小孔3-6个。②骨碎片透明,骨质纹理明显,疏密不一,骨陷窝以椭圆形多,尚有圆形或不规则形,骨小管不明显。
主治:
用于风湿顽痹、筋脉拘挛、中风、口眼哨斜、半身不遂、破伤风、麻风、疥癣、瘰疬、恶疮等。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关节炎、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所致失语、偏瘫等常配伍用之。
附方:
暂无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