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根
别名:
韭黄(《纲目》)。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韭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lium tuberosum Rottl.ex Spreng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药材产地:
全国广泛栽培。
英文名称:
root and blub of Tuber Onion
药材类别:
性味:
味辛,性温。
归经:
归胃、脾经。
功效:
温中;行气;散瘀;解毒。主里寒腹痛;食积腹胀;胸痹疼痛;赤白带下;衄血;吐血;漆疮;疮癣;跌打损伤
用量:
内服:煎汤,鲜者 30-60g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;或温熨;或研末调敷。
药用部位:
为百合科植物韭的根及鳞茎。植物形态详"韭菜"条。
植物形态:
韭,多年生草本,高20-45cm。具特殊强烈气味。根茎横卧,鳞茎狭圆锥形,簇生;鳞式外皮黄褐色,网状纤维质。叶基生,条形,扁平,长15-30cm,宽1.5-7mm。总苞2裂,比花序短,宿存;伞形花序簇生状或球状,多花;花梗为花被的2-4倍长;具苞片;花白色或微带红色;花被片6,狭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4.5-7mm;花丝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,长为花被片的4/5,狭三角状锥形;子房外壁具细的疣状突起。蒴果具倒心形的果瓣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临床应用:
1.《别录》:主养发。2.《本草拾遗》:捣根汁多服,主胸痹骨痛不可触者。
3.《纲目》:功用与韭叶相同。
4. 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治诸癣。
5.《医林纂要》:大补命火,去瘀血,续筋骨,逐陈寒,疗损伤;加酒服之,回阳救急。
6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风热,消食积,明目清昏,补遗精,止鼻血,清虚火,搽疳疮,熏喉蚁痒。
7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治吐血及衄血,又捣汁涂漆疮。
主治:
主治里寒腹痛,食积腹胀,胸痹疼痛,赤白带下,衄血,吐血,漆疮,疮癣,跌打损伤。
附方:
①治少、小腹胀满:韭根汁和猪脂煎,细细服之。(《千金方》) ②治赤白带下:韭根捣汁,和童尿露一夜,空心温服。(《海上仙方》) ③治鼻衄:韭根、葱根同捣,枣大,内鼻中,少时更着。(《千金方》) ④治五般癣疮:韭根炒存性,捣末,以猪脂油调,敷之,三度差。(《经验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