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香虫

别名:

屁巴虫、打屁虫、黑兜虫、瓜黑蝽、屁板虫、蜣螂虫

来源:

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的干燥体。11月至次年3 月前捕捉。置适宜容器内,用酒少许将其闷死,取出阴干;或置沸水中烫死,取出,干燥。

药材产地:

此虫以成虫越冬,隐藏于石隙间。分布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主产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Jiuxiang Bug, Stink Bug

药材类别:

动物类

性味:

味咸;性温。①《纲目》:咸,温,无毒。②《本草新编》:味甘辛,气微温。

归经:

入肝、肾经。①《本草新编》:入肾经。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入肝、脾、肾三经。

功效:

行气止痛;温肾壮阳。主肝胃不和或寒郁中焦所致的胸历胁胃脘胀痛以及坚阳不足之腰痛;阳痿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、散,0.6-1.2g。

药用部位:

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虫。

植物形态:

全体椭圆形而扁,长1.7~2.2厘米,宽1.0~1.2厘米。体紫黑色,带铜色光泽。头小略呈三角形,黑色,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的翅两对,棕色或棕褐色。触角黑色5节,第1节较粗,圆筒形,长度约为第2节之半,其余4节较细长而扁,第2节长于第3节,2、3节长度比例约为4:3到5:3之间,为本种的一个重要特征。腹部有环节,足3对,褐色,以后足最长。

药物采收:

九香虫:除去杂质。 炒九香虫:取净九香虫,照清炒法(附录Ⅱ D)炒至有香气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,本品略呈六角状扁椭圆形,长1.6-2cm,宽约1cm。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,略有光泽。头部小,与胸部略呈三角形,复眼突出,卵圆状,单眼1对,触角1对各5节,多已脱落。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,每节近边缘外有突起的小点。质脆,折断后腹面有浅棕色的内含物。气特异味微咸。以个均匀、棕褐色、油性大、无虫蛀者为佳。显微鉴别,粉末特征:棕红色。①体壁片呈深棕色,表面有鱼鳞状突起并有黄色凹窝散在,上有短刚毛着生,刚毛长3-4mm。②横纹肌纤维较多,单个或成束,多碎断呈薄片状,有细密横纹,明暗相间呈波状纹理。③所近壁碎片淡棕色,具棕色螺旋丝,排列呈栅栏状,丝间有淡灰色小斑点。

临床应用:

1、治阳痿、腰膝冷痛:九香虫、木香、延胡索、厚朴各等分。
水煎去渣,取汁,温水送服。
可治胃寒。
2、治胃寒疼痛:九香虫、淫羊藿、杜仲、巴戟天各等分。
先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。
每服10g,温水送服。
每日早、晚各1次。
可治阳痿。
3、补肾助阳:九香虫25g,用油炒熟,撒上花椒粉、盐嚼食;或用酒或温开水送服。
用于补肾助阳。
4、利膈间滞气:九香虫6g,车前子、陈皮各12g,白术15g,杜仲24g。
将以上5味中药研成细未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丸,盐汤送服。
早、晚各1次。
5、治胸脘胁痛:九香虫90g,炙全蝎60g。
将以上2味中药研成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。
每日两次。

主治:

主治胃寒胀痛,肝胃气痛,肾虚阳痿,腰膝酸痛等症。

附方:

①利膈间滞气,助肝肾亏损;九香虫一两(半生半熟),车前于四钱(微炒),陈皮四钱,白术五钱,杜仲八钱(酥炙)。上为细末,炼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一钱五分,盐白汤或盐酒送下,空心服,临卧仍服一次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乌龙丸)②治胸脘胁痛:九香虫三两,炙全蝎二两。研末,蜜丸,每丸一钱重。每次半丸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 ③利膈间滞气,助肝肾亏损:九香虫(半生半熟)30g,车前子(微炒)、陈皮各12g,白术15g,杜仲(酥炙)24g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子大,每服4.5g,盐白汤或黄酒送下,空心服,临卧再服1次。方中九香虫补肾助阳,温运脾阳,理气止痛,为君药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乌龙丸)④治胸脘胁痛:九香虫90g,炙全蝎60g。上细末,蜜丸,每丸重3g,每服半丸,日服2次。方中九香虫,温运脾阳,理气止痛,为君药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⑤治胸脘闷痛:九香虫30g,车前子12g,杜仲24g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子大,空心服,临卧再服1次。方中九香虫温运脾阳,理气止痛,为君药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乌龙散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量,1~3g;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