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星草

别名:

金钏草(《本草图经》),大金星凤尾(《履巉岩本草》),凤尾草(《纲目》)。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瘤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matopsis griffithiana (Hook.)J. Smith[Polypidium griffithianum Hook.]采收和储藏:全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1300-3200m的山坡树干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安徽、浙江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Griffith Phymatopsis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①《嘉佑本草》:苦,寒,无毒。

归经:

《本草再新》:"入脾经。"

功效:

清热凉血;解毒消肿。主痈疡;肿毒;瘰疬;恶疮;暴赤火眼;肺热咳嗽;淋证;肠风下血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5-10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煎汁洗;或捣敷。

药用部位:

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密网蕨的全草。

植物形态:

植株高15~45厘米。根状茎组长,横走,密生披针形鳞片。叶远生;柄长5~20厘米,禾秆色;叶片近革质,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,长10~25厘米,宽2.5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圆楔形,边缘软骨质,多少波状,无缺刻。侧脉两面明显。孢子囊群大,圆形,靠近主脉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全草长15-45cm。根茎细长,密生鳞片,卷缩成条,湿润展开呈长钻形,先端长尖,叶柄长5-20cm,禾秆色,叶片近革质,长10-25cm,宽2.5-4cm,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,尖头或渐尖头,基部宽楔形或圆楔形,边缘软骨质,波状,无缺刻,叶脉两面明显。孢子囊群大,圆形,靠近主脉。气微,味微酸、苦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嘉佑本草》:主痈疽疮毒,大解硫黄毒,发背,痈肿,结核,用叶用根酒煎服之;又可作末冷水服及涂发背疮肿上。
根碎之浸油涂头,生毛发。
2.《本草蒙筌》:解毒消肿,专理外科。
初起恶疮,未溃阳毒,治颈瘰疬,发背痈疽。
3.《本草纲目》:解热,通五淋,凉血。

主治:

治痈疡,肿毒,瘰疬,恶疮,暴赤火眼,淋病,肠风。

附方:

①治五毒发背:金星草和根,洗净,慢火焙干,秤四两,入甘草一钱,捣末,分作四服,每服用酒一升已来,煎三、二沸后,更以冷酒三、二升相和,入瓶器内封。却时时饮服。忌生冷油肥毒物。(《经验方》) ②治脚膝烂疮:金星草背上星,刮下敷之即干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 ③治肠风:金星草、陈干姜各三两。上为细末,每服一钱,空心新汲水调下。(《续本事方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,煎汤,7.5~15g;或研末。外用,捣敷或煎水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