芥子
别名:
白芥子、黄芥子、芥菜子、青菜子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Brassica juncea (L.)Czern.et Coss.及油芥菜Brassia juncea (L.)Czern.et Coss.var.gracilis Tsen et Lee.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rassica juncea (L.)Czern.et Coss.[Sinapis juncea L.]2.Brassica juncea(L.)Czern.et Coss.var.gra cilis Tsen et Lee采收和储藏:6-7月果实成熟变黄色时,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,簸去杂质即得。
药材产地:
1.原产中国,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。2.原产美洲,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英文名称:
India Mustard Seed
药材类别:
性味:
味辛,性温。有毒(一说无毒)。
归经:
入肺;胃经
功效:
温中散寒;豁痰利窍;通络消肿。主风寒呕吐;心腹冷痛;咳喘痰多;口噤;耳聋;喉痹;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,妇人经闭;痈肿;瘰疬
用量:
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药用部位:
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。前者习称“白芥子”,后者习称“黄芥子”。
植物形态:
芥菜。一年生草本,高50-150cm。无毛,有时具刺毛,常带粉霜。茎有芥子分枝。基生叶叶柄有小裂片;叶片宽卵形至倒卵形,长15-35cm,宽5-17cm,先端圆钝,不分裂或大头羽裂,边缘有缺刻或齿牙;下部叶较小,边缘有缺刻,有时具圆钝锯齿,不抱茎;上部叶窄被针形至条形,具不明显疏齿或全缘。总状花序花后延长;花淡黄色;花瓣4,鲜黄色,宽椭圆形或宽楔形,长达1.l-1.4cm,先端平截,全缘,基部具爪;雄蕊64长2短,长雄蕊长8mm,短雄蕊长6mm;雌蕊1,子房圆柱形,长约lmm,花柱细,柱头头状。长均果条形,长3-5.5cm,具细喙,长6-12mm;果梗长5-15mm。种子近球形,直径l-1.8mm,鲜黄色至黄棕色,少数为暗红棕色,表面具网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 油芥菜。本种特点在于基生叶长圆形或倒卵形,边缘有重锯齿和缺刻。品种考证芥《名医别录》列为上品。陶弘景谓:“芥似菘而有毛,味辣,可生食及作菹。”苏恭谓:“芥有三种,..白芥子粗大白色,如白粱米,甚辛美,从西戎来。”《开宝本草》另立白芥。现药用有白芥子、黄芥子(芥子)两种。
药物采收:
1.气候土壤:对气候,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好,瘠薄土地生长不良。2.种植:种子繁殖:早春播种,条播,播种前用15%食盐水浸泡20分钟,捞出再拌草木灰可防菌核病,行距7-8寸,覆土3-4分。定苗时,株距4-5寸。3.生长期间,注意除草松土,但不宜过多施用氮肥,以防枝叶徒长。
药物性状:
性状鉴别 种子近球形,直径1-2mm。表面黄色至黄棕色,少数暗红棕色,具细网纹,种脐点状。种皮薄而脆,子叶折叠,有油性。气微,研碎后加水湿润,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,味极辛辣。以子粒饱满、均匀、色鲜黄、无杂质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切向延长;下皮细胞1列,切向延长,大型,薄壁;栅状细胞1列,细胞近方形或径向延长,宽约20μm,其内壁和侧壁均增厚,外壁菲薄;紧靠栅状细胞层为色素层。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,内含糊扮粒,其下为颓废细胞层。子叶和胚根细胞中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。
临床应用:
1.《名医别录》: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,丸服之;或捣为末,醉和涂之。2.陶弘景:归鼻。
去一切邪恶疰气,喉痹。
3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风毒肿及麻痹,醋研敷之;扑损瘀血,腰痛肾冷,和生姜研微暖涂贴;心痛,酒醋服之。
4.《日用本草》:研末水调涂顶囟,止衄血。
5.《本草纲目》:温中散寒,豁痰利窍。
治胃寒吐食,肺寒咳嗽,风冷气痛,日噤唇紧。
消散痈肿、瘀血。
6.《分类草药性》:消肿毒,止血痢。
7.《本草纲目》:芥子,其味辛,其气散,故能利九窍,通经络,治口噤、耳聋、鼻衄之证,消瘀血、痈肿、痛痹之邪,其性热而温中,故又能利气豁痰,治嗽止吐,主心腹诸痛。
主治:
用于痰饮咳喘、胸胁胀满疼痛、反胃呕吐、中风不语、肢体痹痛麻木、脚气、阴疽、肿毒、跌打肿痛。 现代药理研究,芥子小剂量能引起反射性气管分泌增加,而有恶心性祛痰作用,白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白芥油有较强的刺激作用,可致皮肤充血、发泡。白芥子粉能使唾液分泌,淀粉酶活性增加,小量可刺激胃黏膜,增加胃液胰液的分泌,大量催吐;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。 临床上选方可用于寒痰喘咳、上气呕吐、关节炎等。
附方:
①治感寒无汗:水调芥子末填脐内,以热物隔衣熨之,取汗出妙。(《简便单方》) ②治上气呕吐:芥子二升,末之,蜜丸,寅时井花水服,如梧子七丸,日二服;亦可作散,空腹服之;及可酒浸服,并治脐下绞痛。(《千金方》) ③治妇人中风,口噤、舌本缩:芥子一升,细研,以醋三升,煎取一升,涂颔颊下。(《圣惠方》) ④治关节炎:芥末一两,醋适量。将芥末先用少量开水湿润,再加醋调成糊状,摊在布上再盖一层纱布,贴敷痛处。三小时后取下,每隔三至五天贴一次。(徐州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) ⑤治阴证伤寒,腹痛厥逆:芥菜子研末,水调贴脐上。(《生生编》) ⑥治大人小儿痈肿:芥子末,汤和敷纸上贴之。(《千金方》) ⑦治肿及瘰疬:小芥子捣末,醋和作饼子,贴。数看,消即止,恐损肉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 ⑧治咽喉闭塞不通甚者:芥子三两,捣,细罗为散,以水蜜调为膏,涂于外喉下熁之,干即易之。(《圣惠方》) ⑨治耳聋:芥子捣碎,以人乳和,绵裹内之。(《千金方》) ⑩治眉毛不生:芥菜子、半夏等分。为末,生姜自然汁调搽。(《孙天仁集效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