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鲴鱼

别名:

黄姑、黄骨鱼、黄姑子、黄尾刁、黄片、黄尾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黄尾鲴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采收和储藏:常年均可捕捞,捕后,除去鳞片及内脏,洗净,鲜用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为江河中常见的一种小型鱼类。栖息于江河、湖泊等宽阔的水域中下层,为杂食性鱼类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,甘肃、山西、河北、福建、山东,海南亦有。

英文名称:

 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《纲目》:甘,温,无毒。

归经:

归胃经。

功效:

《纲目》:白煮汁饮,止胃寒泄泻。

用量:

内服:煮食,100-200g。

药用部位:

为鲤科动物黄尾蜜鲴的肉。

植物形态:

体形长而侧扁,腹部圆,在肛门前有一不明显的腹棱,体长约20余厘米,头呈圆锥形,颇小。吻圆钝,口下位,成一横裂,下颌有较发达的软骨质的薄边缘,眼位于头侧近吻端。下咽齿3行,侧扁而长。鳞片中等大,侧线鳞63~68,背鳍Ⅲ7,最后一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的硬刺。臀鳍Ⅲ9~11。体背部黑灰色,腹部及体侧下半部银白色,在鳃盖的后缘有一浅黄色的斑条,尾鳍呈显着的黄色。

临床应用:

1、胃寒脘痛、泛清水:黄鲴鱼1条,加葱、姜煮食。
2、脾胃虚寒泄泻:黄鲴鱼1条,生姜3片,山药50g,蒸食,每日一次,连服15天。

主治:

主治胃寒泄泻。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煮食,100~200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