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芪

别名:

生黄芪、绵黄芪、炙黄芪、北黄芪、百本、百药棉、黄耆、独椹、棉芪

来源:

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(Fisch.) Bge. var. mongholicus (Bge.)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(Fisch.) Bge.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根头,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1.膜荚黄芪:生于山坡灌丛及旱坡砂质壤土地区。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山东、四川和西藏等省区。2.内蒙古黄芪:生于山野。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和西藏等省区。

英文名称:

Radix Astragali

药材类别:

根茎类

性味:

性性温,味甘。

归经:

归肺、脾经。

功效:

补气固表,利尿托毒,排脓,敛疮生肌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气虚水肿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,血虚痿黄,内热消渴;慢性肾炎蛋白尿,糖尿病。

用量:

3~5钱,大量可用至1~2两。

药用部位:

为豆科多年生植物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。 生境分布 膜荚黄芪(卜奎芪、口芪)多年生草本,高0.5~1.5米。根直而长,圆柱形,稍带木质,长20~50厘米,根头部径1.5~3厘米,表面淡棕黄色至深棕色。茎直立,具分枝,被长柔毛。单数羽状复叶互生,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,叶轴被毛;小叶13~31片,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0.8~3毫米,先端稍圆,有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被有白色长柔毛,无小叶柄。夏季叶腋抽出总状花序,较叶稍长,有花10~25朵,小花梗短,被黑色硬毛,苞片窄长;花萼5浅裂,筒状;蝶形花冠淡黄色,长约1.6厘米,旗瓣三角状倒卵形,翼瓣和龙骨瓣均有柄状长爪。荚果膜质,膨胀,卵状长圆形,长2厘米余,先端有喙,被黑色短柔毛。种子5~6粒,肾形,棕褐色。生于山野、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和西藏等省区。

植物形态:

1.膜荚黄芪(卜奎芪、口芪)多年生草本,高0.5~1.5米。根直而长,圆柱形,稍带木质,长20~50厘米,根头部径1.5~3厘米,表明淡棕黄色至深棕色。茎直立,具分枝,被长柔毛。单数羽状复叶互生,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,叶轴被毛;小叶13~31片,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0.8~3厘米,先端稍钝,有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被有白色长柔毛,无小叶柄。夏季叶腋抽出总状花序,较叶稍长;花萼5浅裂,筒状;蝶形花冠淡黄色,长约1.6厘米,旗瓣三角状倒卵形,翼瓣和龙骨瓣均有柄状长爪。荚果膜质,膨胀,卵状长圆形,长2厘米余,先端有喙,被黑色短柔毛。种子5~6粒,肾形,棕褐色。

药物采收:

除去杂质,大小分开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 蜜黄芪:取黄芪片,照蜜炙法(附录Ⅱ D)炒至不粘手。

药物性状:

本品呈圆柱形,有的有分枝,上端较粗,长30~90cm,直径1~3.5cm。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,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。质硬而韧,不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强,并显粉性,皮部黄白色,木部淡黄色,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,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,黑褐色或呈空洞。气微,味微甜,嚼之微有豆腥味。

临床应用:

1、治气虚里寒、腹中拘急疼痛 黄芪、白芍各15克,大枣10枚,桂枝生姜、甘草各10g,饴糖50g。
将前6味中药用水煎,取汁,入饴糖待溶化后服用。
2、治气虚血滞、肌肤麻木、半身不遂 黄芪30g,赤芍、桂枝各15g,生姜10g,大枣10枚。
水煎,去渣,不拘时服。
本方重用黄芪补气,促进气血运行,赤芍活血行滞,桂枝温通血脉。

主治:

用于脾气虚弱之乏力、食少便溏;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、脏器或子宫下垂;气不摄血之便血崩漏;以及脾肺气虚、气血两亏之气虚发热、体虚多汗、痈肿日久不溃或溃后久不生肌收口等症;并可用于气虚水肿、血痹麻木、中风后遗症、消渴证等。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虚弱证,并预防感冒、防止喘咳,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肝炎、脑血栓形成、心血管病、白细胞减少症、肾病、流行性出血热、无脉证、前列腺肥大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脱肛、子宫脱垂、胃下垂、肾下垂、周围神经麻痹等。

附方:

1、小便不通。用黄芪二钱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,温服。小儿减半。2、酒疸黄疾(醉后感寒,身上发赤、黑、黄斑)。用黄芪二两、木兰一两,共研细。每服少许。一天服三次,酒送下。3、白浊。用盐炒黄芪半两、茯苓一两,共研细。每服一钱。4、萎黄焦渴(每与痈疽发作,先后伴随)。用黄芪六两,一半生焙,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;另用甘草一两,也是一半生用,一半灸黄。二药共研细。每服二钱,一天两次。也可以煎服。此方名“黄芪六一汤”。5、老人便秘。用黄芪、陈皮各半两,研细。另用大麻子一合,捣烂,加水揉出浆汁,煎至半干,调入白蜜一匙,再煮过,把黄芪、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。两服可通便。可以常服。6、血淋。用黄芪、黄连,等分为末,加面糊做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每服三十丸。7、少淋。用黄芪、人参,等分为末。另用萝卜四、五片,加蜜二两,稍稍灸过后,蘸药末吃下,以盐水送服。8、吐血。用黄芪二钱半、紫背浮萍五钱,共研为末。每服一钱,姜蜜水送下。9、咳脓咳血,咽干(这是虚热,不可吃凉药)。用黄芪四两、甘草一两,共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热水送下。10、肺痈。用黄芪二两研细,每取二钱煎汤服。一天可服三、四次。11、甲疽(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)。用黄芪二两、茹一两,醋浸一宿,加入猪油五合,微火煎成二合。去渣,取脂涂疮上。一天三次。12、胎动不安(腹痛,下黄汁)。用黄芪、芎各一两,糯米一合,水一升,一起煮到半到。分次服下。13、阴汗湿痒。用黄芪酒炒后研细,切熟猪心蘸着吃,有效。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9~30g,煎汤、含服均可,可用黄芪5~10g,开水泡10~20分钟后代茶饮用,可反复冲泡。 补气升阳多蜜炙用,其余皆生用。 家庭养生用,可用黄芪5~10克,开水泡10~20分钟后代茶饮用,可反复冲泡。 用黄芪50克左右煎汤,用煎过的汤做饭或粥,有很好的补气功效。 在烧肉,或烧鸡、鸭时,放一些黄芪,可增加滋补作用。 1、生吃 黄芪洗净,直接放入嘴中生嚼。 2、泡茶 黄芪20g。水煎代茶服用,可治身体困倦无力、气短。易体乏倦怠者多喝黄芪水,可以使精力倍增。 3、煮粥 黄芪30g,大米50g。水煎黄芪,去法取汁。大米淘洗干净,放入药汁中煮粥,汤稠时加红糖少许即可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