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回蒜

别名:

水胡椒、蝎虎草(《救荒本草》),回回蒜毛茛(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),黄花草、土细辛、鹅巴掌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水杨梅、小桑子、糯虎掌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茴茴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常鲜用或晒干用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2500m的平原与丘陵、溪边及田旁水湿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中南、西南、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。

英文名称:

Herb of Chinese Buttercup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①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性微温,味苦辣,有小毒。

归经:

归肝经。

功效:

解毒退黄;截疟;定喘;镇痛。主主治肝炎;黄疸;肝硬化腹水;疮癞;牛皮癣;疟疾;哮喘;牙痛;胃痛;风湿痛

用量:

外用:适量,外敷患处或穴位,皮肤发赤起泡时除去,或鲜草洗净绞汁涂搽,或煎水洗。内服:煎汤3-9g。

药用部位:

为毛茛科植物茴茴蒜的全草。

植物形态:

茴茴蒜,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20-70cm。须根多数,簇生。茎直立,多分枝,中空,密生开展的淡黄色糙毛。基生叶与下部叶有长达12cm的叶柄;为三出复叶3深裂,裂片狭长,上部有少数不规则锯齿,具长柄;侧生小叶不等2-3裂,具短柄;茎上部叶较小和叶柄较短;小叶两面及叶柄均有糙毛。花序有较多疏生的花;花两性,单生,直径6-12mm;花梗有糙毛;萼片5,狭卵形,长3-5mm,外面被柔毛;花瓣5,宽卵圆形,长达7mm,黄色,基部有短爪,蜜槽有卵形小鳞片;雄蕊多数,花药长约1mm;花托在果期伸长,圆柱形,长达1cm,有白短毛;心皮多数,无毛。瘦果扁平,长3-3.5mm,无毛,边缘有宽约0.2mm的棱,喙极短,呈点状,长0.1-0.2mm。花、果期5-9月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全草长15-50cm。茎及叶柄均有伸展的淡黄色糙毛。三出复叶,黄绿色,基生叶及下部叶具长柄;叶片宽卵形,长3-12cm,小叶2-3深裂,上部具少数锯齿,两面被糙毛。花序花疏生,花梗贴生糙毛;萼片5,狭卵形;花瓣5,宽卵圆形。聚合果长圆形,直径6-10mm;瘦果扁平,长3-3.5mm,无毛。气微,味淡。有毒。

临床应用:

1、治疟疾:水杨梅鲜果捏扁,发疟前两小时外敷手腕脉门处。
2、治牙痛:水杨梅鲜品捣烂,取黄豆大,隔纱布敷合谷穴,左痛敷右,右痛敷左。
3、治肝炎、急性黄疸型肝炎:水杨梅15g,苦马菜5g,蒸水豆腐服食;慢性肝炎用水杨梅兑红糖煮食。

主治:

治肝炎,肝硬化腹水,疟疾,疮癞,牛皮癣,哮喘,牙痛,胃痛,风湿痛。

附方:

①治肝炎、急性黄疸型肝炎:水杨梅三钱,苦马菜一钱,蒸水豆腐服食;慢性肝炎用水杨梅兑红糖煮食。 ②治疟疾:水杨梅鲜果捏扁,发疟前两小时外敷手腕脉门处。 ③治夜盲:水杨梅果晒干研末,配羊肝煮食。 ④治牙痛:水杨梅鲜品捣烂,取黄豆大,隔纱布敷合谷穴,左痛敷右,右痛敷左。 ⑤治疮癞;水杨梅煎水外洗。(选方出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,煎汤,5~15g。外用:捣敷发泡,绞汁搽或煎水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