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瓜藤

别名: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mis sativus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鲜用。

英文名称:

Cucumber stem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性平,味淡,无毒。

归经:

归心、肺经。

功效:

清热;化痰;利湿;解毒。主痰热咳嗽;癫痫;湿热泻痢;湿痰流注;疮痈肿毒;高血压病。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煎子洗或研末撒。

药用部位:

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茎。植物形态详"黄瓜"条。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本品为普遍当蔬菜的黄瓜的茎藤。夏、秋采集,切段,晒干,或鲜用。黄瓜及其根、叶,多临时采集,鲜用。 黄瓜霜的制法:取黄瓜1只,明矾适量。将黄瓜顶上切开一小截(留作盖),挖去内瓤及种子,将明矾填满孔内,再将切下的黄瓜皮盖上,用竹签钉稳。取一细绳网袋,把黄瓜吊起(盖向上),挂于阴凉通风处。10天后,皮上析出白霜,用干净的毛刷刷下,瓶装备用。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
植物形态:

一年生蔓生草本。茎枝伸长,有纵沟及棱,被白以硬糙毛。卷须细,不分枝,具白色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稍粗糙;叶片三角状宽卵形,膜质,长、宽均12-18cm,两面甚粗糙,掌状3-5裂,裂片三角形并具锯齿,有时边缘具缘毛。花萼简狭钟状圆筒形,密被白色长柔毛,花萼裂征钻形,开展与花萼近等长;花垸共同白色,长约2cm,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,急尖;雄蕊3,花丝近无;雌花单生,或稀簇生,花梗粗壮,被柔毛。子房纺锤形,柱头3。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,长10-30(-50)cm,熟时黄绿以,表面粗糙,具有刺尖的瘤状凸起,极稀近于平滑。种子小,狭卵形,白色,无边缘。花、果期为夏、秋季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陆川本草》:治疮痈,流注。
2.《四川中药志》:利水、通淋、消胀。
3.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治痢疾。
4.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祛痰镇痉。

主治:

治痢疾,淋病,黄水疮。

附方:

①治黄水疮:黄瓜藤(阴干,火焰存性)、枯矾。为细末,搽疮上。(《滇南本草》) ②治癫痫:黄瓜藤一两。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,煎汤,50~100g。外用,煎水洗或研末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