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娘子

别名:

红娘、红女、红姑娘、么姑虫、灰花蛾、花大鸡、山鸡腰、红盖虫、樗鸡、红娘虫、红蝉

来源:

蝉科昆虫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或褐翅红娘子H. philaemata Fabricius 的干燥虫体。7~8月捕捉,一般在清早露水未干前,红娘子翅湿不能飞起,用手捕捉。因活的红娘子能发出一钟类似巴豆粉的气味,故在捕捉时最好戴上手套及口罩,以免刺激皮肤及粘膜,还要防止刺激眼睛。或用蝇拍打落,用竹筷夹入布袋内。连布袋放入沸水中烫死,取出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分布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河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产于湖南、河南、湖北、江苏、四川、安徽,河北等地;以湖南、河南产量较大。

英文名称:

Huechys sanguinea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味苦 ,性平,有毒。

归经:

《纲目》:"厥阴经。"

功效:

活血化瘀,解毒散结。用于血瘀经闭,淋巴结结核,狂犬咬伤;外用治疥癣疮疡。

用量:

内服:研末入丸、散,1-3g。外用:适量,研末作饼敷贴。

药用部位:

为蝉科昆虫红娘子的干燥全虫。

植物形态:

1.黑翅红娘子,体较大,体长15-25mm,宽5-7mm。头黑色,复眼褐色,突起,成半球形,单眼3个,淡红色,基部全被黟以长毛。胸部黑色,中胸背两侧有一个较大的朱红色斑块,前翅黑色,翅脉黑褐色;后翅淡褐色,透明,翅脉黑褐色,腹部朱红色。2.短翅红娘子,本种与黑翅红娘子相似。特征是前胸中央有一凸形,中胸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朱红色斑纹,前翅暗褐色,不透明,后翅稍淡,翅脉深灰褐色。3.褐翅红娘子,形状与习性与黑翅红娘子相同,其特点为前翅褐色,后翅淡褐色,半透明。

药物采收:

将虫体去头、足、翅翼,用米同炒至老黄色,然后筛去米即得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(1)黑翅红娘子,虫体呈长圆形,尾部较狭,似蝉而形较小,长1.5-2.85cm,宽5-7mm。头黑,嘴红。复眼大而突出。颈部棕黑色,两肩红色。背部有2对黑棕色有膜质翅,内翅较薄而透明,均有明显的细纹。胸部棕黑色,有足3对,多已脱落。腹部红色,具8个环节,尾部尖,质松而轻,部开体内呈淡黄色。气微臭,味微辛,极毒。(2)短翅红娘子,前胸中央有一凸形,中胸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斑纹,朱红色,前翅暗褐色,不透明,后翅稍淡,翅脉深褐色。(3)褐翅红娘子,前翅灰褐色,后翅淡褐色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主心腹邪气,阴痿。
2.《名医别录》:疗腰痛,下气。
3.《本草衍义》:行瘀血、月闭。
4.《本草纲目》:主瘰疬,散目中结翳,疗猘犬伤。
5.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效用与斑蝥同。
6.《山西中药志》:外用治疮癣。
7.《本草纲目》:红娘子,盖厥阴。
8.经药,能行血活血。
《普济方》治目翳,拔云膏中与芫青、斑蝥同用,亦是活血散结之义也。
《本草汇言》:红娘子,通血闭,行瘀血,破胎孕之药也。
陶隐居曰,此药性味猛厉,为虫类之最酷者,方药稀用。
9.《本经逢原》:樗鸡,能活血散血。
孙一奎治血蛊用抵当丸,以樗鸡易水蛭,三服血下胀消,形神自复。
与薛新甫治水肿用椒仁丸中芫青不殊。
一走血而下瘀,一走气而破水,皆峻剂也。

主治:

用于血瘀经闭、狂犬咬伤及淋巴结核;外用治疥癖、疮疡。 现代常用于淋巴结核、神经性皮炎等。

附方:

①治瘰疬结核:红娘子十四枚,乳香、砒霜各一钱,硇砂一钱五分,黄丹五分。为末,糯米粥和作饼贴之。不过一月,其核自然脱下矣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 ②治横痃便毒:鸡子一个开孔,入红娘子六个,纸包煨熟,去红娘子,食鸡子,以酒下。(《积德堂经验方》) ③治疯狗咬伤:红娘子二个,斑蝥五个(并去翅、足,若四十岁各加一个,五十岁各加二个),青娘子三个(去翅足,四十岁加一个,五、六十岁加三个),海马半个,续随子一分,乳香、沉香、桔梗各半分,酥油少许。为末。十岁者作四服,十五岁作三服,二十岁作二服,三十岁作一服。(《谈野翁试验方》)

保健应用:

一般不入汤剂,多用米炒后研粉,入丸、散剂内服,用量为0.15~0.3g。外用适量,研粉贴敷或调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