榧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

榧子的作用禁忌是什么?

榧子壳反绿豆。 食用过多则滑肠。 多食助火,热嗽非宜。 脾虚泄泻及肠滑大便稀溏者慎用。 孕妇忌用。 入汤剂宜生用。 中毒反应可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口干、疲乏、全身无力、烦躁不安、便秘、食欲减退;偶见心肌供血不足、气促、呼吸困难、腰腹疼痛、口唇发绀、四肢毛细血管扩张、皮肤呈现紫斑。

要留意榧子的化学成分

主含脂肪油,并含麦朊、甾醇、草酸、葡萄糖、多糖、挥发油、鞣质等。具有驱虫、调脂等作用。 现代药理研究,榧子有驱钩虫的作用。

榧子的临床应用是什么?

1.《本草经疏》:榧实,《本经》味甘无毒,然尝其味,多带微涩,详其用,应是有苦,气应微寒。
五痔三虫,皆大肠湿热所致,苦寒能泻湿热,则大肠清宁而二证愈矣。
2.《本草新编》;按榧子杀虫最胜,但从未有用入汤药者,切片用之至妙,余用入汤剂,虫痛者立时安定,亲试屡验,故敢告人共享也。
凡杀虫之物,多伤气血,惟榧子不然。
3.《本经》:主腹中邪气,去三虫,蛇螫。
4.《别录》:主五痔。
5.陶弘景:疗寸白。
6.孟诜:令人能食,消谷,助筋骨,行营卫,明目。
7.《日用本草》:杀腹间大小虫,小儿黄瘦,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。
又带壳细嚼食下,消痰。
8.《生生编》:治咳嗽,白浊,助阳道。
9.《本草备要》:润肺,杀虫。
10.《本经逢原》:与使君子同功。
11.《本草再新》:治肺火,健脾土,补气化痰,止咳嗽,定咳喘,去瘀生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