腐婢

别名:

土常山、臭娘子、臭常山、凉粉叶、铁箍散、六月冻、臭黄荆、观音柴、虱麻柴、臭茶、小青树、糯米糊、捏担糊、墨子稔、豆腐木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柴的茎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emna microphylla Turcz.[P.microphylla Turcz.var.glabra Nakai; P.japonica Miq.;P.formosana Maxim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、秋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长于山地、路边。分布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Stem or leaf of Japanese Premna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①《湖南药物志》:苦,寒,无毒。

归经:

归肝、大肠经。

功效:

清热解毒。主疟疾;泄泻;痢疾;醉酒头痛;痈肿,疔疮;丹毒;蛇虫咬伤;创伤出血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研末;外用:适量;捣敷;或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

药用部位:

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茎、叶。

植物形态:

豆腐柴,直立灌木,植被高 2-6m。幼枝有柔毛,老枝渐无毛,老枝渐无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 0.5-2cm ;叶片卵状披针形、倒卵形、椭圆形或形,有臭味,长3-13cm,宽 1.5-6cm,基部渐狭,全缘或具不规则粗齿,先端急尖至长渐尖,无毛或有短柔毛。聚伞花序组成塔形的圆锥花序,顶生;花萼杯状,绿色或有时带紫色,密被毛至几无毛,边缘常有睫毛,5浅裂;花冠淡黄以,呈二唇形,裂片4,外被柔毛和腺点,内面具柔毛,尤以喉部较密;雄蕊 4,2长2短,着生于花冠管上。核果球形至倒卵形,紫色,径约6mm。花期5-6月,时期6-10月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,淡棕色,具纵沟,嫩枝被黄色短柔毛。叶对生,皱缩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,长2-7cm或更长,宽 1.5-4cm ,先端尾状急尖或近急尖,基部渐狭,下延;边缘中部以上具不规则的粗锯齿,淡棕黄色,两面均有短柔毛;叶柄长约1cm。偶见残留黑色圆形小果。气臭,味苦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本草经集注》:疗疟疾有效。
亦酒渍皮,疗心腹痛。
2.《湖南药物志》: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
治泄痢,消渴病,痰疟。
3.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清凉解热,败毒消痈。
治疟疾;外敷刀斧创伤。

主治:

主治疟疾,泻痢,痈,疔,肿毒,创伤出血。

附方:

①治疟:腐婢叶三至五钱。开水冲泡,于疟发前二小时预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②治痢疾:腐婢茎叶(咸根)五钱,海金沙藤五钱。水煎,去渣,用白糖或红糖调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③治肝火头痛,烫伤:腐婢茎、叶七钱,车前草五钱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④治肿毒:腐婢叶,晒干,研末,黄醋调敷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⑤治丹毒:腐婢叶四至五两。水煎,待温,洗患处。洗时须避免当风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⑥治无名肿毒:新鲜腐婢叶捣烂,外敷;或晒干,研细末,用蜂蜜调敷患处。初起未化脓者,连敷二、三天可消散。局部不红不肿的阴症忌用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⑦治刀斧创伤:新鲜庸婢叶,捣烂如泥,敷于伤处,能止血止痛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⑧治痈:腐婢鲜叶加红糖捣烂外敷。 ⑨治疔:腐婢鲜叶捣烂调蜜外敷。 ⑩治毒蛇咬伤:腐婢鲜叶、马兰鲜根、星宿菜鲜根各一两。同捣烂加些百革霜(锅底灰)调匀敷枕骨处及伤口。 ⑾治蜂蟹伤:腐婢鲜叶擦患处。 ⑿治钩蚴侵入皮肤作痒(钩虫皮炎):腐婢鲜叶、根煎汤洗。(⑧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煎汤,10~15g;或研末。外用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