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风的功效与作用禁忌

防风的作用禁忌是什么?

血虚痉挛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。 阴虚火旺者慎服。 ①个别患者用药后可见上腹部不适、恶心呕吐、心烦、出冷汗及皮肤瘙痒、灼热、红斑等过敏反应。用量过大可致出汗过多、口渴等伤津耗气症状。 ②阴血亏虚、热病动风者不宜用。

要留意防风的化学成分

根含色酮类成分:防风色酮醇(lede-bouriellol),4′-O-葡萄糖基-5-O-甲基齿阿密醇(4′-O-glucosyl-5-O-methylvisamminol),3′-O-当归酰基亥酚(3′-O-angeloyl-hamaudol),亥茅酚(hamaudol),3′-O-乙酰基亥茅酚(3 ′-O-acetyl-hamaudol),亥茅酚甙(sec-O-glucosylhamaudol),5-O-甲基具阿米醇(5-O-methylyisamminol),升麻素(cimifugin),升麻素甙(prim-O-glucosylcimifugin);香豆精类成分:香柑内酯(bergapten),补骨脂素(psoralen),欧前胡内酯(imperatorin),珊瑚菜素(phellopte-rin),德尔妥因(deltoin)[1,2],花椒毒素(xanthotoxin)[2],川白芷内酯(anomalin)[3],东莨菪素(scopoletin)[3,4],印度榅桲素(marmesin)[4];聚乙炔类成发:人参炔醇(panaxynol)又称镰叶芹醇(falcarinol),镰叶芹二醇(falcarindiol),(8E)-十七碳-1,8-二烯-4,6-二块-3,10-二醇[(8E)-heptadeca-1,8-dien-4,6-diyn-3,10diol][2,5];防风酸性多糖(saposhnikovan)A、C[6,7];挥发油含数10种成分,能鉴定的共20种,含量较高的有辛醛(octanal),β-甜没药烯(β-bisabolene),壬醛(nonanal),7-辛烯-4-醇(7-octen-4-ol),已醛(hexanal),侧析烯(cuparene)和β-桉叶醇(β-eudesmol)等[8]。还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β-谷醇-β-D-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-β-D-glucoside)[3],甘露醇(mannitol),香草酸(vanillic acid)[4]等。

防风的临床应用是什么?

1.《本经》:主大风头眩痛,恶风,风邪,目盲无所见,风行周身,骨节疼痹,烦满。
2.《本草经集注》:杀附子毒。
3.《别录》:胁痛,胁风头面去来,四肢挛急,字乳金疮内痉。
4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三十六般风,男子一切劳劣,补中益神,风赤眼,止泪及瘫缓,通利五脏关脉,五劳七伤,羸损盗汗,心烦体重,能安神定志,匀气脉。
5.《珍珠囊》:身:去上风,梢:去下风。
6.《药类法象》:治风通用。
泻肺实,散头目中滞气,除上焦邪。
7.王好古:搜肝气。
8.《长沙药解》:行经络,逐湿淫,通关节,止疼痛,舒筋脉,伸急孪,活肢节,起瘫痪,敛自汗、盗汗,断漏下、崩中。
9.《本草求原》:解乌头、芫花、野菌诸热药毒。
10.《药对》:(防风)得葱白能行周身,得泽泻、藁本疗风,得当归、芍药、阳起石、禹余粮疗妇人子藏风。
11.李杲:防风,治一身尽痛,随所引而至,乃风药中润剂也。
若补脾胃,非此引用不能行。
凡脊痛项强,不可回顾。
腰似折,项似拔者,乃手足太阳证,正当用防风。
凡疮在胸膈以上,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之,为能散结去上部风。
病人身体拘倦者风也,诸疮见此证,亦须用之。
钱仲阳泻黄散中倍用防风者,乃于土中泻木也。
防风能制黄芪,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,乃相畏而相使也。
12.《本草经疏》:防风治风通用,升发而能散,故主大风头眩痛,恶风风邪,周身骨节疼痹,胁痛、胁风头面去来,四肢挛急,下乳,金疮因伤于风内痉。
其云主目无所见者,因中风邪,故不见也。
烦满者,因风邪客于胸中,故烦满也。
风、寒、湿三者合而成痹,祛风燥湿,故主痹也。
发散之药,焉可久服,其曰轻身,亦湿去耳。
《别录》云,叉头者令人发狂,叉尾者发痼疾,子似胡荽而大,调食用之香而疗风更优也。
13.《本草汇言》:防风,散风寒湿痹之药也,故主诸风周身不遂,骨节酸痛,四肢挛急,痿躄癎痉等证。
又伤寒初病太阳经,头痛发热,身痛无汗,或伤风咳嗽,鼻塞咽干,或痘?将出,根点未透,用防风辛温轻散,润泽不燥,能发邪从毛窍出,故外科痈疮肿毒、疮痍风癞诸证,亦必需也。
为卒伍之职,随引而效,如无引经之药,亦不能独奏其功。
故与芎、芷上行,治头目之风;与羌、独下行,治腰膝之风;与当归治血风;与白术治脾风;与苏、麻治寒风;与芥、连治热风;与荆、柏治肠风;与乳、桂治痛风,及大人中风、小儿惊风,防风尽能去之。
若入大风厉风药中,须加杀虫活血药乃可。
14.《本草正》:防风,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,虽膀胱脾胃经药,然随诸经之药,各经皆至。
气味俱轻,故散风邪治一身之痛,疗风眼3估淅帷7缒苁な室嗳ナ樘迨H羲媸当聿蛊钜嗄苁蘸梗傺羝钩Ψ缦卵缆H淮朔缫┲兄蠹粒嗄茏呱⑸辖乖蠓梅茨苌巳恕?5、《本草正义》:防风,通治一切风邪,故《本经》以主大风三字为提纲。
头痛恶风,及风邪而目盲无所见,其外感风邪之盛可知,风行周身,而骨节为之痛痹,亦风邪之深且重者,而防风皆治之,诚风药中之首屈一指者矣。
《别录》主烦满胁痛,亦风淫于外而遏抑其清阳之气,不得宣布也。
胁风二字,太不经见,而下文接以头面去来一句,则所谓风者,盖即指头面去来之风邪,胁字盖误,濒湖《纲目》引此无胁字,亦疑而删之也。
四肢挛急,即《本经》风行周身、骨节疼痹之证。
字乳者,产育乳子之时。
金疮则破伤也。
内痉二字,直接字乳金疮作一句读,即新产之中风及破伤风二证,皆有发痉一候,是血虚而内风煽动,非外来之风邪,故曰内痉,而防风亦能通治,颇似合外风内风而一以贯之。
然古人以中风一证,无不从外来风邪治疗,是以产后发痉,角弓反张,《千金》、《外台》均用豆淋酒等方,纯以发表祛风为主。
究竟产后痉厥、金创破伤二者,虽有猝为寒风所乘,宜于解表之一证,要知二者皆在血脱之后,阴不涵阳,肝风内煽,发为痉瘈,尤其多数,此则宜于潜阳息风,镇定为亟,万不可再用风药,助其暴戾。
《别录》内痉二字,必非防风之辛温发散者所可妄试。
防风为风病之主药,《本经》所主,皆风门重证,故首以大风一句表扬其功用,则驱除外风,兼能通痹起废,其效最弘,《本经》列于上品,正以其足当大任而推重之,非无故也。
后人但以为感冒风寒,轻疏发散之用,未免视之太浅。
防风为泄风之上剂,然以走窜宣散成功,必其人气血充足,体质坚实,猝为外邪所乘,乃能任此辛温宣泄,而无流弊。
几古人治风诸方,皆不能轻用于今时东南之人者,以质脆阴薄,不能胜此燥烈之性也。
防风虽不至如乌、附、姜、辛之刚烈,然温燥之气,扑人眉字,确是温辛一类,所以温热之风邪外受,凡柴、葛、羌、防皆当审慎,而肝阳之动风,血虚之风痉,又必柔润息风,方为正治,散风诸剂,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