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不食草
别名:
食胡荽、野园荽、鸡肠草、鹅不食、地芫荽、满天星、沙飞草、地胡椒、大救驾、三节剑、山胡椒、连地稗、球子草、二郎戟、小救驾、杜网草、猪屎草、砂药草、白地茜、猪屎潺、通天窍、雾水沙、猫沙、小拳头、铁拳头、散星草、地杨梅、三牙钻、蚊子草、白珠子草、二郎剑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ntipeda minima(L.) A. Br. Et Ascher.采收和储藏:9-11月花开时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药材产地:
生于稻田或阴湿处、路旁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四川、贵州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主产浙江、湖北、江苏、广东等地。此外,广西、河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安徽等地亦产。
英文名称:
Small Centipeda Herb
药材类别:
全草类
性味:
味辛;性温。①《履巉岩本草》:温,无毒。②《医林纂要》:辛苦。温。
归经:
归肺;肝经。①《得配本草》:入手太阴经气分。
功效:
祛风通窃、解毒消肿。主感冒;头痛;鼻渊;鼻息肉;咳嗽;喉痹;耳聋;目赤翳膜;疟疾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肿毒;疥癣
用量:
内服:煎汤,5-9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捣烂塞鼻;或研末畜鼻。
药用部位:
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。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一年生匍匐状草本,高8~20厘米。茎纤细,基部多分枝,着地生根,无毛或稍被绵毛。叶互生,叶小,倒卵状披针形,先端钝,基部楔形,边缘有疏齿,无柄。头状花细小,绿带紫褐色,扁球形,生于茎顶和叶腋。瘦果圆球形。全体揉碎有辛辣气味,有刺激性。全草入药,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。生于田野、庭院阴湿肥沃处。
植物形态:
石胡荽 一年生小草本,高5-20cm。茎纤细,多分枝,基部匍匐,着地后易生根,无毛或略具细绵毛。叶互生;无柄;叶片楔状倒披针形,长7-20mm,宽3-5mm,先端钝,边缘不规则的疏齿,无毛,或下面稍有细毛。头状花序细小,扁球形,直径约3mm,单生于叶腋,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;总苞半球形;总苞片2层,椭圆状披针形,绿色,边缘膜质,外层较内层大;花托平坦,无托片;花杂性,淡黄色或黄绿色,全为筒状;外围雌花多层,花冠细,有不明显的裂片;中央的两性花,花冠明显4裂。瘦果椭圆形,长约1mm,具4棱,边缘有长毛;无冠毛。花期9-11月。
药物采收:
除去杂质,切段,干燥。
药物性状:
性状鉴别 全草扭集成团。须根纤细,淡黄色;茎细,多分枝,质脆,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。叶小,近无柄;叶片多皱缩或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,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,边缘有3-5个齿。头状花序黄色或黄褐色。气微午,久闻有刺激感,味苦;微辛。以色灰绿、刺激性气强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:上表皮细胞略切微延长。栅状组织1列;海棉组织细胞类圆形。下表皮腺毛较多,并有非腺毛,由4-6个细胞组成,长560-750μm,基部细胞直径40-60μm,向上逐渐变小,顶端细胞窄细胞窄细,扭曲成革命状四表皮表面观:壁径约20μm,气孔不定式。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类方形或略切向延长,壁略厚,外覆角质层。皮层细胞5-8列,细胞间隙较大。韧皮部外侧有纤维4-15个成束,弱木化,直径8-16μm,壁厚3-4μm。木质部导管数列,径向排列,木化。射线弱木化。中央有大型有髓部。
临床应用:
1、治目病肿胀红赤、鼻塞、头痛:鹅不食草10g,青黛、川芎各5g。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。
嘴里噙满水不下咽,吸少许药末入鼻内,以泪出为度。
2、治脾寒疟疾:鹅不食草适量。
捣汁半碗,入酒半碗,一起食用。
3、治单双喉蛾:鹅不食草、、糯米各50g。
将鹅不食草捣烂,取汁浸糯米磨浆,给患者徐徐含咽。
4、治鼻炎:鹅不食草适量。
研成细末,用棉花浸湿抒开,包药末少许,卷成细条塞入鼻腔,20~30分钟后取出,每日1次。
5、煎服 治疳积腹泻:鹅不食草15g。
水煎,去渣,温服。
方一:治疗关节炎,跌打损伤 鲜鹅不食草30g,猪瘦肉120g,米酒适量。
水炖,服汤食肉。
方二:治疗目赤肿痛 鹅不食草10g,野菊花15g。
水煎服,白糖为引。
方三:治疗慢性气管炎 鲜鹅不食草、鲜石韦各60g,枇杷叶30g。
水煎,冲糖服,每日1剂,10日为1个疗程。
方四:治疗软组织损伤 鹅不食草50g,研末,每次2g,温酒冲服,每日3次(不喝酒者,用沸水加酒少许冲服)。
方五:治疗鼻窦炎 鲜品揉烂塞鼻孔,日换2~5次,每次塞1侧。
方六:治疗鼻炎 鹅不食草适量,烘干,研成细粉吸入鼻孔,每日数次;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,包药粉少许,卷成细条塞鼻,20~30分钟后取出,每日1次;或制成油膏纱条,放置鼻腔内,1小时后取出。
方七:治疗毒蛇咬伤 取鲜鹅不食草适量,捣烂外敷患处。
方八:治疗预防流行性感冒 鹅不食草30g。
加开水150ml浸泡2小时,文火煎沸后10分钟离火待冷,挤出药汁滴鼻,每人每次1~2滴。
方九:治疗百日咳 鹅不食草6g,冰糖(或白糖)20g。
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
主治:
主治风寒感冒、头痛、鼻渊、急、慢性鼻炎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气管炎、结膜炎、风湿关节痛、跌打肿痛、毒蛇咬伤等症。 用于外感风寒致鼻塞不通、头痛、流涕、寒痰咳喘与百日咳、鼻渊、雜、挤癖等。急性鼻炎、慢性单纯性鼻炎、疟疾、面神经麻痹、软组织损伤、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可辨证用之。
附方:
1.治伤风头痛、鼻塞,目翳:鹅不食草(鲜或干均可)搓揉,嗅其气,即打喷嚏,每日二次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2.治寒痰齁喘:野园荽研汁和酒服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3.治脑漏:鲜石胡荽捣烂,塞鼻孔内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4.治单双喉蛾:鹅不食草一两,槽米一两。将鹅不食草捣烂,取汁浸糯米磨浆,给患者徐徐含咽。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5.治目病肿胀红赤,昏暗羞明,隐涩疼痛。风痒,鼻塞,头痛,脑酸,外翳攀睛,眵泪稠粘:鹅不食草二钱,青黛一钱,川芎一钱。为细末,先噙水满口,每用米许搐入鼻内,以泪出为度。不拘时候。(《原机启微》搐鼻碧云散)6.治胬肉攀睛:鲜鹅不食草二两:捣烂,取汁煮沸澄清,加梅片一分调匀,点入眼内。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7.治脾寒疟疾:石胡荽一把,杵汁半碗,入酒半碗,和服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8.治间日疟及三日疟:鲜鹅不食草,捻成团,填鼻内,初感有喷嚏,宜稍忍耐,过一夜,效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9.治阿米巴痢疾:石胡荽、乌韭根各五钱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;血多者加仙鹤草五钱。(《江西草药》)10.治疳积腹泻:鲜石胡荽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11.治痧症腹痛:球子草花序捣碎,以鼻闻之。使打嚏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12.治湿毒胫疮:野园荽(夏月采取,晒干为末)每以五钱,汞粉五分,桐油调作隔纸膏,周围缝定,以茶洗净,缚上膏药,黄水出。(《简便单方》)13.治肿毒:野园荽一把,穿山甲(烧存性)七分,当归尾三钱。捣烂入酒一碗,绞汁服,以渣敷之。(《濒濒湖集简方》)14.治痔疮肿痛:石胡荽捣贴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15.治牛皮癣:鹅不食草捣涂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16.治蛇伤:鲜石胡荽捣烂,外敷伤部。(《泉州本草》)17.治跌打肿痛:鹅不食草适量,捣烂,炒热,敷患处。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18.治鸡眼:先将鸡眼厚皮削平,用鲜石胡荽捣烂包敷患处,三至五天取下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19.治疗疟疾将石胡荽制成注射剂(每毫升含生药2克),在发作前2小时注射1次,连用3月。每次剂置:1~3岁2毫升,4~8岁3毫升,9~14岁4毫升,15岁以上5毫升。观察各型疟疾现症病人187例,经1~3次用药,痊愈175例(93.6%)。与氯喹、伯喹对照组相比,疗效无显著差别。治疗中有3例注射后发生恶心和轻度呕吐,停药后自行消失。20.治疗百日咳据300余例的观察,治愈率一般在90%左右。大都在用药后24小时内典型痉咳开始减轻。治愈时间,短者3~6天,长者10~15天。制剂及剂量:㈠取鲜品5两,制成煎液500毫升,再加入等量糖浆。按患儿年龄大小,每日用20~40毫升,4次分服。㈡取鲜生药1斤,制成煎液500毫升,再加入糖浆至1000毫升。1~4岁3~10毫升,5~8岁11~20毫升。每日3次。㈢取全草1500克,制成蒸馏液500毫升,再和入等量糖浆。1~5岁5~10毫升,5岁以上15毫升,日服3~4次21.治疗软组织损伤将鹅不食草研成粉末,成人每次用2~3钱(小儿减半),以黄酒6~8两(不饮酒者用酒水各半)、红糖1~2两同煮(沸后密盖勿令泄气),过滤后温服;药渣趁热敷于患部。亦可用粉剂每日3~6克,或以鲜草1~2两捣汁,分3次以温酒冲服。治疗胸、背、腰部等软组织损伤(包括跌伤、打伤、挫伤、扭伤等),均有效。据数十例观察,大多于用药后1~2天痊愈。除胃痛患者服酒煮剂后间有疼痛外,一般无副作用。亦有将鲜石胡荽制成注射剂(每1500克鲜药制成500毫升)作穴位注射,治疗关节扭伤、腰肌劳损、风湿疼痛等症,观察94例,痊愈31例,好转60例。有效率达97%。用法:于痛点或循经取穴注射,每次0.2~0.5毫升,隔日1次,一般3~5次为一疗程。④治疗鼻炎包括急性鼻炎、慢性单纯性鼻炎、肥厚性鼻炎、变态反应性鼻炎等。大多数病例用药后头痛、鼻塞等症状消失或减轻。用法:将鹅不食草研成细粉吸入鼻孔,每日数次;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,包药粉少许,卷成细条塞鼻,20~30分钟后取出,每日1次;或制成油膏纱条,放置鼻腔内,1小时后取出。用药后除初起有喷嚏、流泪与流鼻涕外,余无不良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