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麻叶佩兰
别名: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大麻叶泽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patorium cannabinum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花未开放时采收,除尽泥沙,晒干或阴干。
药材产地: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丛或村落附近竹林内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。
性味:
味辛;性平。
归经:
功效:
清暑;辟秽;化湿。主夏季伤暑;发热关痛;湿邪内蕴,脘痞不饥;口苦苔腻
用量:
内服:煎汤,4-9g。
药用部位:
为菊科植物大麻叶泽兰的全草。
植物形态:
大麻叶泽兰 多年生草本,高50-150cm。根茎粗壮,有节,生多数细根。茎直立,全部或下部淡紫红色,不分枝或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,全部茎枝被短柔毛,花序分枝及花梗上的毛较密,花期时中下部脱毛。叶对生;有短柄,柄长约0.5cm;中下部茎叶三全裂,中裂片大,长椭圆形或长披针形,长6-11cm,宽2-3cm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侧生裂片小,与中裂片同形;上部茎叶渐小,三全裂或不裂,下部茎叶花期凋落;全部茎叶两面粗涩,质地稍厚,被稀疏白色短柔毛及腺点,下面及下面沿脉的毛较密,边缘有锯齿。头状花序多数,在茎顶及枝端排成必集的复伞复伞房花序;总苞钟状,长约6mm,含3-7个小花;总苞钟状,长约6mm,含3-7个小花;总苞片9-10个,2-3层,外层短,卵状披针形,长约2mm,外面被短柔毛,中内层苞片渐长,披针形,长5-9mm,边缘膜质,先端急尖,并染紫红色;花紫红色、粉红色或淡白色,花冠长约5mm,外被稀疏黄色腺点。瘦果黑褐色,圆柱状,长约3mm,5棱,散布黄色腺点;冠毛白色,长约5mm。
药物性状:
性状鉴别:全株被短柔毛,茎粗大,基部木质化。叶对生,有短柄,多皱缩,绿色或黄绿色,中下部茎叶三全裂、中裂片大,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披针形,长6-11cm,宽2-3cm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上部茎叶渐小。气微香,味苦涩。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: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,气孔不定式,其周围表皮细胞上有放射状角质纹理,叶片及叶脉上非腺毛有两种,一种略呈棒状,由4-6个细胞组成,长90-130-160μm,直径12-16μm,壁薄;另一种呈长锥形,由2-7个细胞组成,长76-300μm,直径18-48μm,壁厚。腺毛头部由4个细胞组成,直径40-50μm。上表面气孔及毛茸较少。 叶横切面:异型叶。上、下表皮外侧用质层纹理略呈齿状,非腺毛及腺毛很多。栅状细胞2列,长圆柱形,第2列细胞排列疏松。较短,栅状细胞不过主脉。主脉维管束6个略排成半圆形,维管束间有分泌腔散在。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2-3层厚角细胞。 茎横切面:略呈扁六角形。表皮细胞较小,方形或长方形,表皮外有许多非腺毛。表皮下有3-10层厚角细胞,皮层薄壁细胞8-10层。20多个大小不等的维管束排成环,角隅处的维管束稍大。韧皮部窄,大维管束内外侧均有纤维束,呈半月形,小的维管束仅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。形成层细胞2-3列成环;木质部由导管、纤维组成,导管单列。中央为髓,并有分泌道散在。
主治:
主治夏季伤暑;发热关痛;湿邪内蕴,脘痞不饥;口苦苔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