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香

别名:

公丁香[花蕾]、母丁香[果实]、丁子香、支解香、雄丁香、公丁香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Zygium aromaticum (L.) Merr. Et Per-ry [Eugenia aromaticea Kuntze; E. caryophyllata Thunb.]采收和储藏:定植后5-6年,花蕾开始呈白色,渐次变绿色,最后呈鲜红色时采集,除去花梗,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,我国广东、广西等地有栽培。主产于坦桑尼亚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等地。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。

英文名称:

Clove,Flos Caryophyllata

药材类别:

花类

性味:

味辛;性温。①《开宝本草》:味辛,温,无毒。②《纲目》:辛,热。

归经:

入胃、脾、肾经。①《汤液本草》:入手太阴,足阳明、少阴经。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肺、脾、胃、肾四经。

功效:

温中降逆,补肾助阳。用于脾胃虚寒,呃逆呕吐,食少吐泻,心腹冷痛,肾虚阳痿。

用量:

内服,煎汤,2-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感想末敷贴。

药用部位:

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。

植物形态:

常绿乔木。高达10米。叶对生,叶柄细长,向上渐短;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5~10厘米,宽2.5~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渐窄下延至柄,全缘。秋季开花,花有浓香,聚伞圆锥花序顶生,花径约6毫米;花萼肥厚,绿色后转紫红色,管状,先端4浅裂,裂片三角形,肥厚;花冠白色稍带淡紫,基部管状,较萼稍长,先端具4裂片;雄蕊多数;子房下位,顶端有粗厚花柱,柱头不明显。浆果红棕色,稍有光泽,长方椭圆形,长1~1.5(~2.5)厘米,直径5~8(~12)毫米,先端有肥厚宿存花萼裂片,有香气。种子数粒,长方形。

药物采收:

生物学特性 喜热带海岛性气候。幼龄树喜阴不耐烈日暴晒,生长缓慢;成龄树喜光,需充足阳光才能早开花,开花多。怕寒、怕涝,不抗风,宜选土层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,pH5.0-6.0的砂壤土栽培。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从5-6年生留植株上于5-6月果产为紫红色时,及时采收,具随采随播,若不能及时播各,最好剥掉果肉放入潮湿细沙或湿木糠中贮藏,以免干死。处理后的种子,量佳播种时间为8-9月。开沟点播,行距15cm,粒距约5cm,种子平放或直放,胚根朝下,播种后覆土1cm,鲜果播后35-45d,处理后的种子播后10d左右出苗,苗长至4-5cm,具两片幼叶时,即可移植于苗床或移入营养袋里育苗,苗高6-10cm,有4-6对真叶时移栽实植,移栽时需带土团。田间管理 幼树可与木薯、香蕉间作或搭荫棚,并在株间栽种绿肥,干旱及时灌水,雨季开沟排水,适时追肥,培土。剪去主杆50-70cm,下侧枝,分叉主杆。上部枝叶亦可适当修剪。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褐斑病,主要为害叶片,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:1:100的波尔多液或50%的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 000倍溶液喷射。另有煤烟病为害。虫害主要为介壳虫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花蕾略呈研棒状,长1-2cm。花冠圆球形,直径0.3-0.5cm。花瓣4,覆瓦状抱合,棕褐色或黄褐色,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,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。萼筒圆柱状。略扁,有的稍弯曲,长0.7-1.4cm,直径0.3=0.6cm,红棕色或棕褐色、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,十字状分开。质坚产,富油性。气芳香浓烈,味辛辣,有麻舌感。以个大粗壮、鲜紫棕色、香气浓郁、富有油性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萼筒中部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有较厚角质层。皮外侧散有2-3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,长150-200μ;其下有20-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,断续排列成环,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,壁厚,木化。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织的通气组织,有大形细胞间隙。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,薄壁细胞中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。粉末特征:暗红棕色。①纤维梭形,顶端钝圆,边缘平整或稍波弯曲,有的显不规则连珠状突起并扭曲,长106-648μm,直径16-68μm,壁厚5-23μm,微木化,胞腔宽窄不一,有的含棕色油状物。②花粉粒众多,极而观三角形,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,具3副合沟。③草酸钙簇晶众多,直径4-26μm,多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。④油室多破碎,分泌细胞界限不清,有的含黄色油状物。

临床应用:

1、治小儿吐逆:丁香、半夏(生用)各50g。
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,姜汁和丸, 如绿豆大。
每服20丸,姜汤送服。
2、治胃寒胀痛:丁香、炙甘草、沉香各100g,生姜5g,红茶8g,盐适量。
丁香、炙甘草、沉香研成细末,搅拌均匀。
生姜洗净后剁成碎粒,放入茶杯中,再加入15g药末、红茶和盐。
开水冲泡,清晨空腹服用。
呃逆 丁香6g,郁金、旋覆花(包煎)各12g,柿蒂6个,代赭石(包煎)15g。
小儿 腹泻 丁香15g,肉桂3g,共研细末,用凉开水调成糊状,贴于脐上。
牙痛 丁香、厚朴各6g,薄荷3g,用不超过60的温开水浸泡20分钟,滤去药渣后含漱。
腮腺炎 丁香油4mL,调三七粉2~3g,为糊,外敷。
胃癌 丁香20个,研末,用甘蔗汁、姜汁制作成3g丸剂,每次服1丸,温开水吞1服。
食管癌 丁香、檬石各10g,硇砂、硼砂各6g,冰片4g。
共研细末,炒糖为片。
每次lg,每日数次,含化。
虚寒性胃痛 丁香、郁金各10g。
胃腑胀满者加枳壳、砂仁各10g,气短乏力者加党、黄芪各12g;胃脘冷痛明显者加吴茱萸、高良姜各6g;大便溏薄者加炒白术12g、炒山药15g。
水煎服,每日1剂,分3次服,每次80~100mL。
脾胃虚寒性滞颐证 丁香lg,木香lg,姜半夏lg,白术6g,益智仁2g,干姜lg,乌药lg。
上述诸药共为细末,每次05~lg,每日2次冲服,连服5~6天。
小儿流涎 丁香3g,肉桂3g。
共研细末,用适量米醋调为稀糊状,外敷于脐部,以敷料覆盖,胶布固定,每日换药1次。
小儿腹泻 ①丁香、吴茱萸各3份,木香、白术各1份,共研细末。
用时取本品5~10g,甩适量黄酒调为糊状敷脐,外用胶布固定。
每日1换,连续3~5日。
②丁香、肉桂各等份,研为细末,取少许蜂蜜调匀敷神阙,3日1换。
小儿遗尿 肉桂30g,丁香30g,山萸肉、覆盆子、金樱子、菟丝子、五味子、仙茅、补骨脂、桑螵蛸各60g。
上药共研细末,用时取药末lg,填满神阙穴位,滴1~2滴酒精,胶布固定。
3日1换,注意脐部保暖。
小儿疝气 丁香3g,白胡椒、吴茱萸、苍术各12g。
共研细末,每次取药末3~4g,用香油调成糊状,外敷脐疝上,敷盖敷料,绷带固定。
1~2日换药1次。
若局部过敏,间隔1~2日再用。
丁防散 丁香100g,防风400g,薄荷脑2g,冰片10g。
配制方法:将丁香、防风共研极细粉末,再兑入冰片、薄荷脑,研均匀后,装入洗净的小瓶中贮藏,密闭备用。
用法:用一干净手指蘸少许药粉,在鼻孔部按摩,作数次呼吸,每日3~5次。
六香和胃散 八角茴香、小茴香各3g,木香、檀香(后下)各2g,丁香15g,沉香(后下)lg。
每天1剂,水煎2次,分2次服。
适应证:顽固性呃逆。
复方三香散 沉香5g,丁香5g,藁本8g,升麻8g,细辛5g水煎取汁,漱口,每日食后漱口,连用5~7天。
用于清除口臭。
止呃散 丁香8g,制半夏8g,地龙8g,神曲16g。
研末成散,每次6g,每4小时服1次,服时用生姜茶送服,呃止药停。
一般用药不可超过6次。

主治:

为治疗脾肾虚寒、呃逆呕吐的要药。用于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、呃逆呕吐、食少吐泻、阳痿阴冷、腰膝酸软等。 慢性胃炎、胃肠神经症、消化不良、冠心病心绞痛、性神经衰弱、偏头痛、青光眼、口腔溃疬等常配伍用之。亦多用于头癣、体癖,手癖等癖疮及乳头疮。

附方:

①治伤寒咳噫不止,及哕逆不定:丁香一两,干柿蒂一两。焙干,捣罗为散。每服一钱,煎人参汤下,无时服。(《简要济众方》)②治小儿吐逆:丁香、半夏(生用)各一两。同研为细末,姜汁和丸,如绿豆大。姜汤下三、二十丸。(《百一选方》)③治朝食暮吐:丁香十五个研末,甘蔗汁、姜汁和丸莲子大,噙咽之。(《摘元方》)④治霍乱,止吐:丁香十四枚,以酒五合,煮取二合,顿服之。用水煮之亦佳。(《千金翼方》)⑤治久心痛不止:丁香半两,桂心一两。捣细,罗为散,每于食前,以热酒调下一钱。(《圣惠方》)⑥治痈疽恶肉:丁香末敷之,外用膏药护之。(《怪证奇方》)⑦治食蟹致伤:丁香末,姜汤服五分。(《证治要诀》)⑧治鼻中息肉:丁香绵裹纳之。(《圣惠方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量:1~3g,水煎服;外用,研末调敷。 1、炖煮 丁香、肉桂各10g,母鸡1只,将母鸡处理干净,切块,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、丁香、白胡椒、肉桂、老姜和葱白,用小火炖煮至鸡肉将熟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可补益脾胃。 2、煎服 丁香5g,红糖200g,生姜碎末30g。将红糖放入锅中,加清水适量,以小火煎至较稠时,加入生姜及丁香拌匀,再继续煎,至挑起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,将红糖倒在涂过油的大瓷盘中,待稍冷切条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