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蓟的功效与作用禁忌

大蓟的作用禁忌是什么?

极少数病例用药后有胃胀不适、恶心等反应。 脾胃虚寒、无瘀滞、血虚者忌服。 孕妇慎用。

要留意大蓟的化学成分

新鲜叶含柳穿鱼甙(pectolinarin)[1]。地上部分含有φ-蒲公英甾醇乙酸酯(φ-taraxasteryl acetate),β-香树脂醇乙酸酯(β-amyrin acetate),三十二烷醇(dotriacontan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柳穿鱼素(pectolinari-genin)[2]。根含油,内有单紫杉烯(aplotaxene),二氢单紫杉烯(dihydroaplotaxene),四氢单紫杉烯(tetrahydroaploaplotaxene),六氢单紫杉烯(hexahdroaploataxene),1-十五碳烯(1-pentadecene),香附子烯(cyperene),丁香烯(caryophyllene),罗汉柏烯(thujop-sene),α-雪松烯(α-himachalene)[3],顺式的8,9-环氧-1-十七碳烯-11,13-二炔-10-醇(8,9-epoxy-heptadeca-1-en-11,13-diyn-10-ol)[4].根中还含蒲公英甾醇乙酸酯(ataxasteryl acetate),φ-蒲公英甾醇乙酸酯[5],菊糖(inulin)[6]。

大蓟的临床应用是什么?

1.《唐本草》:根,疗痈肿。
大、小蓟皆能破血,但大蓟兼疗痈肿,而小蓟专主血,不能消痈肿也。
2.《本草经疏》:大蓟根,陶云有毒,误也。
女子赤白沃,血热所致也,胎因热则不安,血热妄行,溢出上窍则吐衄。
大蓟根最能凉血,血热解,则诸证自愈矣。
其性凉而能行,行而带补,补血凉血,则荣气和,荣气和故令肥健也。
3.《本草述》:大、小蓟类以为血药,固然。
第如桃仁、红花,皆言其行血破滞,而此味则曰止吐血、鼻衄,并女子崩中血下,似乎功在止血也。
夫小蓟退热固以止血,而大蓟下气更是止血妙理,盖气之不下者,多由于阴之不降,以致阳亢而不下也,气下则血归经矣,此非气为血先之义欤。
夫凉血者多滞,而此乃能行之,又不以降火为行,是从下气以为行也。
即小蓟根,在《食疗本草》亦谓其养气,但力劣于大蓟耳。
以故行血者无补,而此乃能保之,特大蓟健养之力胜于保血者耳,是所谓不就血以为止者也。
4.《本草求真》:大、小蓟,虽书载属甘温,可以养精保血,然究其精之养,血之保,则又赖于血荣一身,周流无滞。
若使血瘀不消,而致见有吐衄唾咯崩漏之证,与血积不行,而致见有痈疼肿痛之病,则精血先?不治,安有保养之说乎。
用此气味温和,温不致燥,行不过散,瘀滞得温则消,瘀块得行斯活。
恶露既净,自有生新之能,痈肿潜消,自有固益之妙,保养之说,义由此起,岂真具有补益之力哉。
5.《本草正义》:二蓟主治,皆以下行导瘀为主,《别录》以大蓟根止吐血鼻衄者,正以下行为顺,而上行之吐衄可止。
又谓安胎,则破瘀导滞之性适得其反,恐不可从。
甄权谓主下血,亦殊未允。
6.其他:《别录》:根,主养精保血。
主女子赤白沃,安胎,止吐血鼻衄。
《药性论》:根,止崩中血下。
《日华子本草》:叶,治肠痈,腹藏瘀血,血运扑损,可生研,酒并小便任服;恶疮疥癣,盐研窨敷。
《滇南本草》:消瘀血,生新血,止吐血、鼻血。
治小儿尿血,妇人红崩下血,生补诸经之血,消疮毒,散瘰疬结核,疮痈久不收口者,生肌排脓。
《玉揪药解》:治金疮。
《医林纂要》:坚肾水,去血热,泄逆气。
治肠风,肠痈。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凉血止血,消炎退肿。
治肺热咳血,热结血淋,疔疖疮疡,漆疮,汤火烫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