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豆树
别名:
蛇树、豆角树、接骨凉伞、牛尾树、朝阳花、白鹤参、豆角木、大朗伞、大朝阳、森木朗伞、牛尾豆、蛇仔豆、鸡豆木、大郎伞、森木郎伞、牛尾木、辣椒树、钝力树、山菜豆、苦苓舅、豇豆树、跌死猫树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紫葳科植物菜豆树的根、叶或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drmachera sinica (Hance) Hemsl.[Stereospermum sinicum Hance.]采收和储藏:根,全年可采;叶,夏、秋季采;果实,秋季采。鲜用或晒干。
药材产地:
菜豆树原产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,多分布于海拔300米至850米(广西、海南)、1100米至1700米(云南中部以南)的山谷、平地疏林中。印度、菲律宾、不丹等国也有分布。
英文名称:
Root of Asia Belltree
药材类别:
性味:
味苦,性寒。
归经:
功效:
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。用于伤暑发热。外用治跌打骨折,毒蛇咬伤,痈肿。
用量: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药用部位:
为紫葳科植物菜豆树的根、叶或果实。
植物形态:
菜豆树 小乔木,高达10m。根直,根皮肥厚,色白。树皮犭黑色,枝叶聚生于干顶。叶对生;二至三回羽状复叶,叶轴长约30cm;小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4-7cm,宽2-3.5cm,先羰尾状渐尖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丙面均无毛,侧生小叶片在近基部的一侧疏生少数盘菌状腺体。顶生圆锥花序,直立,长25-35cm,宽约30cm;苞片线状披针形,长可达10cm,早落;花萼蕾时封闭,锥形,内包有白色乳汁,萼齿5,卵状披针形,中肋明显,长约12mm;花冠钟状漏斗形,白色至淡黄色,长6-8cm,裂片5,圆形,具皱纹,长约2.5cm;雄蕊4,二强,光滑;子房光滑,柱头2裂。蒴果细长,下垂,圆柱形,稍弯曲,多沟纹,渐尖,长达85cm,径约1cm,果皮薄革质。种子椭圆形,连翅长约2mm,宽约5mm。花期5-9月,果期10-12月。
临床应用:
1.《广西中草药》:散瘀消肿,清热解毒。2. 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凉血散瘀,消肿止痛。
治高热头痛,胃痛,扭挫伤,骨折,痈疖,毒蛇咬伤。
主治:
主治伤暑发热,高热头痛,胃痛,跌打损伤,痈疖。
附方:
①治伤暑发热:菜豆树鲜叶适量,水煎外洗全身。 ②治跌打损伤:菜豆树根一至二两。水煎或浸酒服。 ③治毒蛇咬伤:菜豆树叶或果捣烂敷头部囟门(先剃去头发)处。(选方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