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禁忌
刺蒺藜的作用禁忌是什么?
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。
要留意刺蒺藜的化学成分
主含山柰酚、山柰酸-3-葡萄糖苷、山柰酚-3-芸香糖苷、刺蒺藜苷、过氧化物酶以及脂肪油、挥发油、鞣质、树脂、甾醇、钾盐、微量生物碱等。具有降压、利尿、抗菌等作用。 1.刺蒺藜水提取物有抗炎作用。 2.刺蒺藜有降压作用。 3.刺蒺藜有一定的利尿作用。 4.刺蒺藜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。 5.刺蒺藜具有强壮与抗衰老作用。 6.刺蒺藜具有抗菌、抗过敏及治疗白癜风作用。 7.蒺藜皂甙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。 8.蒺藜植物提取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的生长。 9.蒺藜茎叶粗皂苷对实验性高胆固醇症动物有改善作用;可明显刺激雄性大鼠精子生成,增加性欲,提高生殖力。
刺蒺藜的临床应用是什么?
1.《开宝本草》:别本注云,(蒺藜子)《本经》云温,《别录》云寒。
此药性宣通,久服不冷,而无壅热,则其温也。
2.《本草纲目》:古方补肾治风,皆用刺蒺藜,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,或以熬膏和药,恐其功亦不甚相远也。
3.《本草汇言》:刺蒺藜,去风下气,行水化症之药也。
其宣通快便,能运能消,行肝脾滞气,多服久服,有去滞之功。
《别录》主身体风痒,燥涩顽痹,一切眼目翳障等疾;甄氏方主筋结疬疡,肺痈肺痿,咳逆脓血等疾;苏氏方主水结浮肿,气臌喘满,疸黄脚气等疾;李氏方主血结成症,奔豚瘕疝,喉痹胸痹,乳难乳岩等疾。
总而论之,《别录》所主者风,甄氏所主者气,苏氏所主者水,而李氏所主者,即取其化症之意也。
然四家之说虽有不同,去滞生新,是其专成,故妇科方中以此催生堕胎,良有以焉。
4.《本草正》:白蒺藜,凉血养血,亦善补阴。
用补宜炒熟去刺,用凉宜连刺生捣。
去风解毒,白者良。
5.《本草新编》:蒺藜子,沙苑者为上,白蒺藜次之,种类虽异,而明目去风则一。
但白蒺藜善破症结,而沙苑蒺藜则不能也;沙苑蒺藜善止遗精溺,治白带,喉痹,消阴汗,而白蒺藜则不能也。
6.《本经逢原》:白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,风入少阴、厥阴经者为响导。
目病为风木之邪,风盛则目病,风去则目明矣。
《本经》专破恶血积聚,治喉痹乳难,以苦能泄,温能宣,辛能润也,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。
久服长肌肉,明目轻身,以其入肾益精气也,此则专指沙苑蒺藜而言。
其治痰消痈肿,搜肾脏风气,又须刺者为破敌之先锋。
7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蒺藜,近时《临证指南》一书,用以开郁,凡胁上、乳间横闷滞气,痛胀难忍者,炒香入气药,服之极效。
盖其气香,可以通郁,而能横行排荡,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。
8.《本草便读》:白蒺藜,善行善破,专入肺、肝,宣肺之滞,疏肝之瘀,故能治风痹目疾,乳痈积聚等症。
温苦辛散之品,以祛逐为用,无补药之功也。
9.张寿颐:刺蒺藜,《本经》虽称其气味辛温,然今皆用以宣散风热,甚有效力,风寒外感,俱不用此。
甄权亦谓能去燥热,则《本经》温字,恐是传抄有误。
轻用一钱至钱半,重至二、三钱。
古书多谓此与同州沙苑蒺藜一类二种,濒湖《纲目》亦不为二物分析。
然有刺者,今止用以泄散风热,而沙苑蒺藜,则为滋填肝肾之药,形质亦复大异,必不可以其同有蒺藜之名,而混为一例者。
濒湖《纲目》承苏颂、寇宗奭之说,皆以沙苑蒺藜为白蒺藜,而有刺者则止称蒺藜,以其色比沙苑蒺藜之黝者,较为淡白也,似苏颂、寇宗奭之说,未甚确当。
10.《神农本草经》:主恶血,破症结积聚,喉痹,乳难。
11.《名医别录》:主身体风痒,头痛、咳逆伤肺,肺痿,止烦、下气;小儿头疮,痈肿阴痒,可作摩粉。
12.《药性论》:治诸风疬疡,破宿血,疗吐脓,主难产,去躁热。
13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奔豚肾气,肺气胸膈满,催生并堕胎。
14.《本草图经》:主痔漏,阴汗,及妇人发乳,带下。
15.《本草纲目》: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。
16.《会约医镜》:泻肺气而散肝风,除目赤翳膜,肺痈,乳岩,湿疮。
17.《本草再新》:镇肝风,泻肝火,益气化痰,散湿破血,消痈疽,散疮毒。
18.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治红白痢疾。
19.《江苏植药志》:治胁痛,疗诸疡,去风活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