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车使者

别名:

小锦枝、毛骨草、天门草、猴接骨、岩下青、拔血红、坑兰、风湿草、半边山、见血青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赤车的全草及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llionia radicans(Sieb.Et Zucc.)Wedd.[Procris radicans Sied.et Zucc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拔起全草,或除去地上部分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2500m的山谷沟边或林下阴湿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等地。

性味:

性辛;黄;性温;小毒

归经:

功效:

祛风胜湿,活血行瘀,解毒止痛。。主风湿骨痛;跌打肿痛;骨折;疮疖;牙痛;骨髓炎;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炎;肝炎;支气管炎;毒蛇咬伤;烧烫伤

用量:

3~5钱(生药捣烂泡酒,兑淘米水2杯,每次服1杯,每日2次);外用适量捣烂酒调敷患处。

药用部位:

为荨麻科植物赤车使者的全草。

植物形态:

多年生草本。茎肉质,长达25cm,上部渐升,下部铺地生不定根,无毛或疏生微柔毛。叶具短柄或无柄,不对称;叶片狭卵形或卵形,长1.4-4.5cm,宽0.7-2cm,先端短渐尖至长渐尖,基部在较狭一侧楔形,在较宽一侧耳形,边缘在基部或中部以上疏生浅牙齿,下面无毛或沿脉疏生微柔毛。雌雄异株;雄花序分枝稀疏,总花梗长0.5-2cm,花被片5,倒卵形,长约2mm,具角,雄蕊5;雌花序无柄或具短柄,近球形,直径达7mm,具多数密集的花。瘦果卵形,长约0.8mm,有小疣点。花期4-7月,果期7-8月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根茎呈圆柱形,细长,长短不一,直径约1mm,表面棕褐色。叶互生,皱缩卷曲多破碎,完整叶展平后呈狭卵形或卵形,基部不对称,上表面绿色,下表面灰绿色,质脆易碎。有的可见小花序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
临床应用:

1、治水肿:赤车使者15g,商陆10g,茅根10g,钩藤10g,夏枯草10g。
水煎服。
2、治红白痢疾:半边山(生者)25g,捣烂泡酒,兑淘米水服。
每次服一杯,每日服二次。

主治:

用于细菌性痢疾;外用治风湿关节痛,骨折,痈疖肿毒。

附方:

①治红白痢疾:半边山(生者)五钱,捣烂泡酒,兑淘米水服。每次服一杯,每日服二次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②治风湿疼痛:半边山一把,捣烂兑烧酒,揉擦痛处。每早晚揉擦一次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③治黄疸:赤车使者七钱五分(干者),煮鸭蛋二枚,兑甜酒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④治水肿:赤车使者三钱,商陆二钱,茅根二钱,钩藤二钱,夏枯草二钱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⑤治无名肿毒:半边山一把,和甜酒捣烂敷患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⑥治骨折:半边山、小马蹄草等分。捣绒,加酒糟炒热包伤处,一日一换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15~25g,(生药捣烂泡酒,兑淘米水2杯,每次服1杯,每日2次);外用适量捣烂酒调敷患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