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鬼笔

别名:

鬼笔、鬼笔菌、竹下菌、竹菌、无裙荪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鬼笔科真菌白鬼笔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allus impudicus L. ex Pers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去泥土杂质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竹林下、林缘、草地、菜园地等有腐殖质的环境。有时也见于火烧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陕西、新疆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西藏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 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味甘;淡;性温。

归经:

功效:

活血,除湿,止痛。主治风湿痛。

用量:

鲜品6两,浸泡在5两白酒(或五加皮酒)内,10日后服用,每服3~5钱,日服2次,干品用量为鲜品的1/10。

药用部位:

为鬼笔科真菌白鬼笔的子实体。

植物形态:

菌蕾球形,径4-6cm。白色,成熟后表面有裂纹。菌盖钟形,褐色,圆盘状,中央有穿孔,周围有深凹的网和凸脊络。表面有粘而臭的孢体。菌体白色,圆柱形,海面质,中空。长8-12,径1.5-2.5cm。孢子透明,光滑,椭圆形,(3.5-4.5)μm×(1.5-2.5)μm。

药物采收:

采摘后切去粘臭的菌盖,用水冲洗干净至无臭气,晒干或鲜用。

药物性状:

1.性状鉴别 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,直径1.4-4.2cm,有分枝;表面灰棕色,有纵皱,弯曲处常有密集的横皱纹,皮孔横长,微突起而色淡。根圆柱形,多扭曲,直径0.3-1.5cm;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,皱纹明显,皮较薄,剥落处呈灰黄色。质硬,断面黄白色,纤维性。有特异香气,味微辛,稍苦、涩。性状鉴别: 粉末特征:灰白色。2.1.韧皮纤维长条形,平直或稍弯曲,有的一边波状,末端稍尖或钝圆,长180-650μm,直径16-54μm,壁厚4-18μm,孔沟粗而密,表面可见斜向交锗纹理,有的胞腔具菲薄横隔。2.草酸钙簇晶直径11-64μm,棱角大而较钝;有的含晶细胞数个相接,簇晶排列成行。3.射线细胞切向纵断面观呈类圆形或长圆形,切向壁具斜向交错或不规则网状纹理。4.导管为网纹和梯纹。此外,有木栓细胞及少数淀粉粒。3.理化鉴别: 薄层色谱:取本品2g,加甲醇适量,制成100%(W/V)溶液,作供试品溶液。另取紫丁香甙、异贝壳杉烯酸、β-谷甾醇、4-甲氧基水杨醛作对照品,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-CMC-薄层板上,用氯仿-甲醇-水(7:3:1,下层澄清液)展开15cm,喷以10%硫酸溶液,105℃恒温箱中烘4分钟显色。供试品溶液色谱中,仅与对照品紫丁香甙、β-谷甾醇色谱的相应位置上,显相同的色斑。

主治:

主治风湿痛。

保健应用:

内服:煎汤,3-6g;或浸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