萹蓄

别名:

萹茿、畜辩、萹蔓、扁蓄、地萹蓄、编竹、扁畜、粉节草、道生草、扁竹、扁竹蓼、乌蓼、大蓄片、野铁扫把、路柳、疳积药、蚂蚁草、桌面草、路边草、七星草、铁片草、竹节草、扁猪牙、残竹草、大铁马鞭、地蓼、牛鞭草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aviculare L.采收和储藏:在播种当年的7~8月生长旺盛时采收,齐地割取全株,除去杂草、泥沙,捆成把,晒干或鲜用。

药材产地:

生长于田野路旁、荒地及河边等处。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,以河南、四川、浙江、山东、吉林、河北等地产量较大。

英文名称:

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味苦,性寒。无毒。

归经:

入膀胱;大肠经

功效:

利水通淋;杀虫止痒。主淋证;小便不利;黄疸;带下;泻痢;蛔虫病;蛲虫病;钩虫病;妇女蚀;皮肤湿疮;疥癣;痔疾

用量:

内服:煎汤10-15g;或入丸、散;杀虫 单用30-60g,鲜品捣汁饮50-10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,捣烂敷或捣汁搽。

药用部位:

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全草。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一年生草本,高可达60厘米。茎绿色,平卧地上或向上斜升,表面具纵条纹。叶互生,柄极短,托鞘膜质,淡褐色,先端二裂;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,全缘或略带波状起伏。茎、叶有时有白粉。花小,数个簇生于叶腋,绿白色,花蕾带红色;自茎基部直至顶端,均生有花。痩果三角形,黑色。夏秋采茎叶,鲜用或晒干。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。生于路旁、旷野、庭院中。

植物形态:

一年生草本,高15~50厘米。茎匍匐或斜上,基部分枝甚多,具明显的节及纵沟纹;幼枝上微有棱角。叶互生;叶柄短,约2~3毫米,亦有近于无柄者;叶片披针形至椭圆形,长5~16毫米,宽1.5~5毫米,先端钝或尖,基部楔形,全缘,绿色,两面无毛;托鞘膜质,抱茎,下部绿色,上部透明无色,具明显脉纹,其上之多数平行脉常伸出成丝状裂片。花6~10朵簇生于叶腋;花梗短;苞片及小苞片均为白色透明膜质;花被绿色,5深裂,具白色边缘,结果后,边缘变为粉红色;雄蕊通常8枚,花丝短;子房长方形,花柱短,柱头3枚。瘦果包围于宿存花被内,仅顶端小部分外露,卵形,具3棱,长2~3毫米,黑褐色,具细纹及小点。花期6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
药物采收:

生物学特性 对气候的适应性强,寒冷山区或温暖平坝都能生长。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较好。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:春季播种,畦宽1.5m。撒播或穴播均可。撒播每1hm2用种子22.5kg。穴播行株距各约23cm。每1hm2用种子10.5kg。田间管理 苗高7~10cm时匀苗,补苗,中耕除草,追肥2次。病虫害防治病害有锈病,应注意排水,发病初期可喷97%敌锈钢300~400倍液防治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而略扁,有分枝,长10-40cm,直径1.0-3mm。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,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;节部稍膨大,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,节间长短不一;质硬,易折断,断面髓部白色。叶互生,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l-4cm,宽约5mm,全线,灰绿色或棕绿色。有时可见具宿存花被的小瘦果,黑褐色,卵状三棱形。气微.味微苦。以质嫩、叶多、色灰绿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:表皮细胞多角形,细胞壁微呈念珠状加厚,垂周壁平直或微弯曲;靠叶脉上的表皮细胞呈长圆形,平周壁可见条状纹理;上下表皮均有不等式气孔。叶肉横切面:为两面栅栏式,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。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:取本品粗粉2g,加甲醇30ml,回流提取半小时,滤过。取滤液10ml,浓缩至2ml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萹蓄甙少量,制成对照品溶液。将上述两种溶液点在聚酰胺薄膜上,以丙酮-乙醇-甲酸-水(3:2:1:3)展开,展距6.3cm,取出晾干。喷1%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后在紫外光灯(254nm)下观察,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,有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。

临床应用:

张寿颐:"萹蓄,《本经》、《别录》皆以却除湿热为治。
浸淫疥疮,疽痔,阴蚀,三虫,皆湿热为病也。
后人以其泄化湿热,故并治溲涩淋浊。
濒湖以治黄疸、霍乱,皆即清热利湿之功用。
然亦惟湿阻热结为宜,而气虚之病,皆非其治。
若湿热疮疡,浸淫痛痒,红肿四溢,脓水淋漓等证,尤其专职。
"

主治:

主治热淋,癃闭,黄疸,阴蚀,白带,蛔虫,疳积,痔肿,湿疮等症。

附方:

①治热淋涩痛:扁竹煎汤频饮。(《生生编》) ②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,一切蕴毒,咽干口燥,大渴引饮,心忪面热,烦躁不宁,目赤睛疼,唇焦鼻衄,口舌生疮,咽喉肿痛。又治小便赤涩,或癃闭不通,及热淋,血淋:车前子、瞿麦、扁蓄、滑石、山栀子仁、甘草(炙)、木通、大黄(面裹煨,去面,切,焙)各一斤。上为散,每服二钱,水一盏,入灯芯煎至七分,去滓。温服,食后临卧,小儿量力少少与之。(《局方》八正散) ③治热黄:萹竹取汁顿服一升,多年者再服之。(《药性论》) ④治蛔虫心痛,面青,口中沫出:萹蓄十斤。细锉,以水一石,煎去滓成煎如饴。空心服,虫自下,皆尽止。(《药性论》) ⑤治小儿蛲虫攻下部痒:萹竹叶一握。切,以水一升,煎取五合,去滓,空腹饮之,虫即下,用其汁煮粥亦佳。(《食医心镜》) ⑥治肛门湿痒或痔疮初起:萹蓄二、三两。煎汤,趁热先熏后洗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量:8~12g;水煎服,或外用:捣烂外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