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禁忌

白芍的作用禁忌是什么?

急性毒性:芍药的甲醇提取物6g/kg腹腔注射,大鼠和小鼠自发运动抑制、竖毛、下痢、呼吸抑制后大鼠半数死亡,小鼠在2日内全部死亡。灌胃给药未见异常。芍药甙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3.53g/kg,腹腔注射为9.53g/kg,灌胃不死。白芍总甙小鼠和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25mg/kg和301mg/kg。另报道小鼠静脉和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59mg/kg和230mG/kg,灌胃>2500mg/kg,无明显中毒症状,也无死亡。亚急性毒性:给大鼠灌胃芍药甲醇提取物每日1.5g/kg和3.0g/kg,连续21日。低剂量组可见尿蛋白升高。高剂量组体重明显减轻,血液中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血细胞比容均显着下降,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幅有显着增加,提示可能为巨红细胞性贫血,两剂量组脾脏均肿大,其增重与剂量有关,可见脾窦扩张和充血。肺重量也显着增加。长期毒性:白芍总甙50mg/kg,1000mg/kg和2000mg/kg给大鼠灌胃,每日1次,连续90日,除血小板数升高外,未见明显异常。致突变试验:经鼠伤寒沙门菌Ames试验,中国仓鼠肺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ICR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表明白芍总甙无致突变活性。

要留意白芍的化学成分

白芍含有芍药苷、牡丹酚、芍药内酯、羟基芍药苷、 三萜类化合物、蛋白质、氨基酸等成分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,白芍具有镇静、镇痛、解痉、抗血栓、扩张冠状血管和外周血管、降血压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衰老、增强记忆力、抗疲劳、促进造血、调节免疫力等作用。芍药分为白芍药、赤芍药两种,但功效有异。白芍药重在补血养阴,赤芍药重在凉血活血。 1.白芍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。 2.白芍有镇静、抗惊厥、镇痛、降温作用;白芍总甙能增强正常小鼠的学习和短时记忆。 3.白芍对肝脏有保护作用,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。 4.白芍能显著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,有升高血压和增强心音作用。 5.白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。 6.白芍有抗炎作用。 7.白芍有耐缺氧、耐高温、滋补、强壮作用。 8.白芍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及直接抗病毒作用。 9.白芍有较好的解痉作用,还有抗早孕作用。

白芍的临床应用是什么?

1.《本草图经》:"芍药,根亦有赤白二色。
崔豹《古今注》云:芍药有二种,有草芍药、木芍药。
木者花大而色深,俗呼为牡丹,非也。
""古人亦有单服食者安期生服(钅东)法云芍药二种,一者金芍药,二者木芍药。
救病用金芍药,色白多脂肉,木芍药色紫瘦多脉。
若取审看勿令差错。
若欲服饵,采得净刮去皮,以东流水煮百沸,出阴干,停三日,又于木甑内蒸之,上覆以净黄土,一日夜熟,出阴干。
"2.《本草别说》:"谨按《本经》芍药生丘陵川谷,今出所用者多是人家种植。
欲其花叶肥大,必加粪壤,每岁八九月取其根分削,囚利以为药,遂暴干货卖。
今淮南真阳尤多,药家见其肥大,而不知香味绝不佳,故入药不可责其效。
今考用宜依《本经》所说,川谷丘陵有生者为胜尔。
"3.《本草衍义》:"芍药全用根,其品亦多须用花红而单叶,山中者为佳。
花叶多即根虚。
然其根多赤色,其味涩,若或有色白粗肥者益好,(钅余)如经然,血虚寒人禁此一物,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,诚不可忽。
"理中气。
脾虚则中满,实则满自消,治中则心下不痞,泻肝则胁下不痛。
善噫者,脾病也,脾健则不噫,肝脾之火上炎,则肺急胀逆喘咳,酸寒收敛,以泻肝补脾,则肺自宁,肺急胀逆喘咳之证自除。
凉血补血,则太阳鼽衄自愈。
脾虚则目涩,得补则涩除。
肝家无火,则肝血自足;阳维病苦寒热,及带脉病苦腹痛满、腰溶溶如坐水中,皆血虚阴不足之候也;肝脾和,阴血旺,则前证自瘳矣。
"(《本草经疏》)张隐庵:"芍药,气味苦平。
风木之邪,伤其中土,致脾络不能从经脉而外行,则腹痛;芍药疏通经脉,则邪气在腹而痛者可治也。
心主血,肝藏血;芍药禀木气而治肝,禀火气而治心,故除血痹;除血痹则坚积亦破矣。
血痹为病,则身发寒热;坚积为病,则或疝或瘕;芍药能调血中之气,故皆治之。
止痛者,止疝瘕之痛也。
肝主疏泄,故利小便。
益气者,益血中之气也。
益气则血亦行矣。
"(《本草崇原》)4.论芍药酸收性能4.1成无己:"芍药之酸收,敛津液而益荣。
""酸,收也,泄也;芍药之酸,收阴气而泄邪气。
"(《注解伤寒论》)4.2李东垣:"或言古人以酸涩为收,《本经》何以言利小便?曰:芍药能益阴滋湿而停津液,故小便自行,非因通利也。
曰:又言缓中何也?曰:损其肝者缓其中,即调血也,故四物汤用芍药。
大抵酸涩者为收敛停湿之剂,故主手足太阴经收敛之体,又能治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,后至厥阴经。
白者色在西方,故补;赤者色在南方,故泻。
"(引自《纲目》)4.3贾所学:"白芍药微苦能补阴,略酸能收敛。
因酸走肝,暂用之生肝。
肝性欲散恶敛,又取酸以抑肝。
故谓白芍能补复能泻,专行血海,女人调经胎产,男子一切肝病,悉宜用之调和血气。
其味苦酸性寒,本非脾经药,炒用制去其性,脾气散能收之,胃气热能敛之。
主平热呕,止泄泻,除脾虚腹痛,肠胃湿热。
以此泻肝之邪,而缓中焦脾气,《难经》所谓损其肝者缓其中。
同炙甘草为酸甘相合,成甲乙化土之义,调补脾阴神妙良法。
""若久嗽者藉此以收肺。
又治痢疾腹痛,为肺金之气,郁在大肠,酸以收缓,苦以去垢,故丹溪治痢,每剂用至三、四钱,大有功效。
若纯下血痢,又非其所宜也。
其力不能通行渗泄,然主利水道者取其酸敛能收诸湿而溢津液,使血脉顺而小便自行,利水必用益阴也。
若痘疮血不归附者,用以敛血归根。
"(《药品化义》)4.4张隐庵:"芍药气味苦平,后人妄改圣经而曰微酸,元、明诸家相沿为酸寒收敛之品,凡里虚下利者多用之以收敛;夫性功可以强辨,气味不可讹传。
试将芍药咀嚼,酸味何在?又谓新产妇人,忌用芍药,恐酸敛耳。
夫《本经》主治邪气腹痛,且除血痹寒热,破坚积疝瘕,则新产恶露未尽,正直用之;若里虚下痢反不当用也。
"(《本草崇原》)4.5黄宫绣:"血之盛者,必赖辛为之散,故川芎号为补肝之气;气之盛者,必赖酸为之收,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,收肝之气,而令气不妄行也。
至于书载功能益气除烦,敛汗安胎(同桂枝则敛风汗,同黄芪、人参则敛虚汗),补痨退热,及治泻痢后重,痞胀胁痛,肺胀咳逆,痈肿疝瘕,鼻衄目涩,溺闭,何一不由肝气之过盛,而致阴液之不敛耳?是以书言能理脾、肺者,因其肝气既收,则木不克土,土安则金亦得所养,故脾、肺自尔安和之意。
"(《本草求真》)4.6苏廷琬琬:"白芍药味酸,气微寒,主收脾之阴气,泄肝之阳邪。
方书云,能补血,是究其功之所及,非指其体之所存也。
大凡阴能育乎阳而阳郁者,以升阳为主,此味在所忌;若阴不能育乎阳而阳亢者,以收阴为主,此味不可少。
丹溪言其酸寒伐生生之气,无乃己甚乎,惟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之。
"(《药义明辨》)5.论白芍能益阴柔肝而非伐肝之剂 张山雷:"仲圣之法,实即秦、汉以前历圣相传之法。
说者每谓酸痛是肝木凌脾,芍能助脾土而克肝木,故为腹痛之主药。
要知肝秉刚强之性,非藉阴液以涵濡之,则暴戾恣瞄,一发而不可制,当其冲者,实惟脾土先蒙其害,凡心胃痛、腹满痛、胸胁刺痛、支撑胀闷,无一非刚木凌脾之病。
宋、元以来,治此者多尚香燥气药,以刚济刚,气行而通则不痛。
非不暂图目前之效,然愈燥而阴愈耗,肝愈横,频发加剧,卒至肝脾之阴两竭,而燥药且不可复施,此行气伐肝,适以变本加厉,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矣。
仲圣以芍药治腹痛,一以益脾阴而摄纳至阴耗散之气,一以养肝阴而柔刚木桀骜之威,与行气之药,直折肝家悍气者,截然两途,此泻肝与柔肝之辨。
而芍药所以能治腹痛胀满、心胃刺痛、胸胁胀痛者,其全体大用,即此是法,必不可与伐肝之剂作一例观也。
"(《本草正义》)6.论芍药止腹痛6.1朱丹溪:"芍药泻脾火,性味酸寒,冬月必以酒炒。
凡腹痛多是血脉凝涩,亦必酒炒用。
然止能治血虚腹痛,余并不治。
为其酸寒收敛,无温散之功也。
"(引自《纲目》)6.2虞传:"白芍不惟治血虚,大能行气。
古方治腹痛,用白芍四钱,甘草二钱,名芍药甘草汤。
盖腹痛因营气不从,逆于皮里,白芍能行营气,甘草能敛逆气。
又痛为肝木克脾土,白芍能伐肝故也。
"(引自《本草备要》)7.论芍药非补养之物 陈修园:"芍药气平下降,味苦下泄而走血,为攻下之品,非补养之物也。
邪气腹痛,小便不利及一切诸痛,皆气滞之为病,其主之者,以苦平而泄其气也。
血痹者,血闭而不行,甚则为寒热不调;坚积者,积久而坚实,甚则为疝瘕满痛,皆血滞之病,其主之者,以苦平而行其血也。
又云益气者,谓邪气得攻而净,则元气自然受益,非谓芍药能补气也。
"(《本草经读》)8.论产后忌用白芍8.1朱丹溪:"产后不可用者,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。
必不得已,亦酒炒用之。
"(引自《纲目》)8.2李时珍:"产后肝血己虚,不可更泻,故禁之。
"(《纲目》)8.3张景岳:"(白芍药)乃补药中之稍寒者,非若极苦大寒之比,若谓其白色属金,恐伤肝木,寒伐生气,产后非宜,则凡白过芍药,寒过芍药者,又将何如?如仲景黑神散、芍药汤之类,非皆产后要药耶?用者还当详审。
若产后血热而阴气散失者,正当用之,不必疑也。
"(《本草正》)8.4张山雷:"丹溪谓产后不可用芍药,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故也。
颐谓产后二字,所该者广博而无涯涘。
芍是酸寒,虚寒者固不可用,然尚有小建中之成例在。
若是实热当下,硝、黄、芩、连且皆不避,又安有独禁芍药一味。
而乃曰产后不可用芍,则凡是娩身之后,独忌此一味,其理安在?此必非丹溪之言。
而《大明本草》且谓治女人一切病,胎前产后诸疾,则又是不问寒热虚实而概言之,适与丹溪相反。
究之有为而言,两者之说,是是非非,各有所当,非可执死法以困活人者也。
"(《本草正义》)9.论白芍与赤芍功用之差异9.1刘翰:"别本注云,此(芍药)有两种:赤者利小便,下气;白者止痛,散血。
"(《开宝本草》)9.2成无己:"芍药白补而赤泻,白收而赤散。
"(《注解伤寒论》)9.3李时珍:"白芍药益脾,能于土中泻木。
赤芍药散邪,能行血中之滞。
《日华子》言赤补气,白治血,欠审矣。
"(《纲目》)9.4张景岳:"芍药,白者味首补性多,赤者味苦泻性多......白者安胎热不宁,赤者能通经肢血。
"(《本草》)9.5蒋溶:"阴虚阳亢者则用白芍,取其收阴和阳以补之;阴实而阳郁者则用赤芍,取其升阴导阳以泻之。
"(《萃金裘本草述录》)9.6张山雷:"《本经》芍药,虽未分别赤白,二者各有所主。
然寻绎其主治诸病,一为补血养肝脾真阴,而收摄脾气之散乱,肝气之恣横,则白芍也;一为逐血导瘀,破积泄降,则赤芍也。
""成无己谓白补而赤泻,白收而赤散。
故益阴养血,滋润肝脾,皆用白芍;活血行滞,宣化疡毒,皆用赤芍药。
"(《本草正义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