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枝莲

别名:

并头草、狭叶韩信草、牙刷草、四方马兰、通经草、紫连草、小韩信草、水韩信、小耳挖草、溪边黄芩、金挖耳、野夏枯草、方草儿、半向花、半面花、偏头草、四方草、耳挖草、小号向天盏、虎咬红、再生草、赶山鞭、狭叶向天盏、言草儿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ytekarua barbvata D. Don(S.riu-larias Wall.)采收和储藏:种子繁殖的,从第2年起,每年的5月、7月、9月都可收获一次。分株繁殖的,在当年9月收获第1次,以后线年可收获3次。用刀齐地割取全株,拣除杂草,捆成小把,晒干或阴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长于池沼边、田边或路旁潮湿处。分布江苏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贵州、云南、台湾、河南等地。产江苏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Barbed Skullcap Herb, Herb of Barbed Skullcap

药材类别:

全草类

性味:

味辛;苦;性寒。①《广西药植图志》:味辛微腥,性平,无毒。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甘,平,无毒。③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性平,味辛微苦,无毒。④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微苦,凉。

归经:

归肺、肝、胃、肾经。

功效:

清热解毒;散瘀止血;利尿消肿。主热毒痈肿;咽喉疼痛;肺痈;肠痈;瘰疬;毒蛇咬伤;跌打损伤;吐血;衄血;血淋;水肿;腹水及癌症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加倍,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药用部位:

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全草皆可入药。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,高20?35厘米。茎方,下部匍匐生根,上部直立,不分枝或少分枝。叶对生,卵状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,有波状钝齿,长1?2厘米;茎下部叶有短柄,上部叶近无柄,最上部叶渐小,形成苞片。花单生于叶腋,在枝端排成长总状花序,蓝紫色。夏末结小坚果,卵圆形。夏季采全草,晒干。 分布于黄河、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各省。生于田边,沟旁阴湿处。

植物形态:

多年生草本,高15-50cm。茎四棱形,无毛或在花序轴上部疏被紧贴小毛,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。叶对一;叶柄长1-3mm;叶片卵形、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,长1-3cm,宽0.4-1.5cm,先端急尖或稍钝,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,边缘具疏浅钝齿,上面橄榄绿色,下面带紫色,两面沿脉疏生贴伏短毛或近无毛,侧脉2-3对,与中脉在下面隆起。花对生,偏向一侧,排列成4-10的顶生或腑生的总状花序;下部苞叶叶状,较小,上部的逐渐变得更小,全缘;花梗长1-2mm,有微柔毛,中部有1对长约0.5mm的针状小苞片;花萼长2-2.5mm,果时达4mm,外面沿脉有微柔毛,裂片具短缘毛,盾片高约1mm,果时高约2mm;花冠蓝紫色,长1-1.4cm,外被短柔毛,花冠筒基部囊状增大,宽1.5mm向上渐宽,至喉部3.5mm,上唇盔太,长约2mm,下唇较宽,中裂片梯形,长约3mm,侧裂片三角状卵形;雄蕊4,前对较长,具能育半药,退化半药不明显,后对较短,具全药,花丝下部疏生短柔毛;花盘盘状,前方隆起,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;子房4裂,花柱细长。小坚果褐色,扁球形,径约1mm,具小疣状突起。花期5-10月,果期6-11月。

药物采收:
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,宜选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。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,以种子繁殖为主。种子繁殖:多采用直播,北方春季3-4月播种,南方以秋播10月上旬播种为好。条播或穴播,条播,按行距25cm开条沟,沟内先浅透水,将种子与草木灰拦成种子灰均匀播入,薄覆细土0.7-1cm,穴播者按行株距25cm×25cm开穴,播种。播种量每1hm2需种子4.5-6.0kg。分株繁殖:在春、秋季进行。先将老株挖起,选健壮无病者分成3-4根茎为一株丛,穴栽于整好的畦上,行株距为25cm×25cm。田间管理 直播在苗高5-7cm时进行匀苗,补苗需带土移栽,以利成活。施肥可结合中耕进行,可施用清淡人畜粪水。从第2年起,分别在3月和5,7,9月收获后进行追肥1次,可施人畜尿或硫酸铵等。久旱要浇水,多雨季节要清理墒沟。

药物性状:

性门面鉴别 全草长15-30cm。根纤细。茎四棱形,直径2-5mm,表面黄绿色至暗紫色。叶对生,皱缩或卷栩,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,长1.5-3cm,宽0.5-1cm,被疏柔毛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;叶柄短或近无机柄。枝顶有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,具残存的宿萼,有时内藏四个小坚果。茎质软,易折断。气微,味苦涩。以色绿、味苦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:表皮细胞长角形,垂周壁波状弯曲,上表皮细胞较大,有的细胞含橙皮甙结晶,以气孔周围为多见;气孔直轴式。非腺毛1-4细胞,壁具疣状突起,基部细胞有入射状纹理。腺鳞较多,头部类圆形,4-10余细胞,直径25-47μm,形大者类圆形或椭圆形,有的边缘凹凸,由数十个细胞组成,直径140-266μ。另有小腺毛,头部类圆形,1-2细胞,直径约28μm,柄短,单细胞。

临床应用:

1、治咽喉炎、扁桃体炎:半枝莲、鹿茸、一枝黄花各9g。
水煎,去渣,温服,每日1剂。
2、治痢疾:鲜半枝莲90g。
捣烂绞汁服用;或半枝莲30g,水煎,去渣,温服。
3、治尿道炎、小便尿血疼痛:鲜半枝莲30g,冰糖适量。
半枝莲洗净,煎汤,放入冰糖调味,每日两次。
4、治淋巴结核:半枝莲、水龙骨各20g,猪瘦肉100g。
猪瘦肉洗净,切片,放入砂锅,加半枝莲和水龙骨煮熟,去药渣,食肉喝汤。
5、治跌打损伤:将半枝莲捣烂,与酒糟同煎,热敷于患处。
6、治胃气痛:半枝莲30g,猪肚1副。
肚洗净,切条,放入妙锅中,加入半枝莲、氷和料酒炖煮,猪肚熟烂后,去药渣,加盐调味即可,分3次食用。
7、口腔癌、鼻咽癌:半枝莲30g,石上柏18.8g,白花蛇舌草30g,树扇子18.8g,水煎当茶饮。
可配合化疗、放疗同时服用。
8、肝癌:半枝莲30g,半边莲30g,龙葵18.8g,仙鹤草22.5g,水荖根22.5g,大蓟18.8g,水8碗煎3碗,当茶饮,手术后亦可服用。
6、热毒疮疡 组成:半枝莲30g,忍冬花11.3g,地丁18.8g,野菊花15g 用法:水4碗煎1碗,第二次水3碗煎1碗,两次煎汤混合后,分2次服。
7、吐血、咯血:鲜半枝莲50~100g,捣烂绞汁,调入少许蜂蜜,炖热温服,每日2次。
8、痢疾:鲜半枝莲150~200g,捣烂绞汁服用。
也可用全草50.0克水煎服。
9、咽喉肿痛:鲜半枝莲40g,鲜马鞭草40g。
加食盐少水煎服。
10、癌症:半枝莲蛇葡萄根各50g,藤梨根200g,水杨梅根200g,白茅根、凤尾草、半边莲各25g,用水煎服。
11、跌打损伤:半枝莲适量,捣烂,与酒糟同煮,热敷。
方一:治痢疾 鲜半枝莲150g,捣烂绞汁服;或干全草50g,水煎服。
方二:治肝炎 半枝莲30g,红枣10枚。
水煎服。
方三:治疗早期肺癌 半技莲30g,白英30g。
水煎服。
方四:治疗疔疮、急性乳腺炎(早期) 鲜半枝莲适量,加食盐少许,共捣烂敷患处。
方五:治疗肺脓肿 半枝莲120g,瘦猪肉200g,加水久煮(不加盐),饮汤吃肉。
方六:治疗带状疱疹 鲜半枝莲适量加洗米水适量捣烂,取汁涂患处,每日涂数次。
方七:治疗肝硬化腹水 半枝莲30g,开水泡当茶饮。
方八:治疗毒蛇、蜈蚣晈伤 半枝莲叶、红乌桕叶、白花蛇舌草叶、漆大姑叶、排钱树(排钱木)叶各30g,假花生叶异果山绿豆15g,共研细粉,装瓶密封备用,每次服6g,每日3次,开水冲服(酒冲服效果更好)。
方九:治疗慢性肾炎腹水 鲜半枝莲30g,切碎捣烂,同鸡蛋拌匀蒸熟,做成蛋饼,待冷敷脐部,每日1次,约敷6小时。

主治:

主治咽喉肿痛、毒蛇咬伤、跌打损伤、疔疮肿毒、水肿、黄疽等症。

附方:

①治吐血、咯血:鲜狭叶韩信草一至二两,捣烂绞汁,调蜜少许,炖热温服,日二次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②治尿道炎,小便尿血疼痛:鲜狭叶韩信草一两,洗净,煎汤,调冰糖服,日二次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③治热性血痢:小韩信草二两,煎服。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 ④治痢疾:鲜狭叶韩信草三至五两,捣烂绞汁服;或干全草一两,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⑤治肝炎:鲜半枝莲五钱,红枣五个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⑥治胃气痛:干狭叶韩信草一两,和猪肚或鸡一只(去头及脚尖,内脏),水、酒各半炖热,分二、三次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⑦治咽喉肿痛:鲜狭叶韩信草八钱,鲜马鞭草八钱,食盐少许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⑧治咽喉炎、扁桃体炎:半枝莲、鹿茸草、一枝黄花各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⑨治肺脓疡:半枝莲、鱼腥草各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⑩治蛇头疔、淋巴腺炎:鲜狭叶韩信草-至二两,调食盐少许,捣烂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⑾治淋巴结核:半枝莲二两,水煎服。或半枝莲、水龙骨各一两,加瘦猪肉适量,煮熟,吃肉和汤。 ⑿治背痈:鲜半枝莲根捣烂外敷。要留出白头,一天敷二次。另取全草一两,水煎服,服四、五次即可排脓。排脓后,用根捣汁滴入孔内,并用纱布包扎,一天换二次。 ⒀治癌症:半枝莲、蛇葡萄根各一两,藤梨根四两,水杨梅根二两,白茅根、凤尾草、半边莲各五钱。水煎服。(⑾方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⒁治跌打损伤:小韩信草捣烂,同酒糟煮热敷。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 ⒂治一切毒蛇咬伤:鲜狭叶韩信草,洗净捣烂,绞汁,调黄酒少许温服,渣敷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⒃治毒蛇咬伤:鲜半枝莲、观音草各-至二两,鲜半边莲、鲜一包针各四至八两。水煎服。另取上述鲜草洗净后加食盐少许,捣烂取汁外敷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量:15~30g,水煎服,或入丸、散;外用适量,鲜品捣碎外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