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蓝根

别名:

大蓝根、大青根、靛青根、蓝靛根、靛根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satis indigotica Fort.采收和储藏:收割茎叶2-3次,秋季挖根,去掉茎叶,洗 净晒干,存放阴凉干燥处,以受潮种虫蛀。

药材产地:

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。野生或栽培。分布于长江流域,江苏、甘肃等地有栽培。主要分布在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Indigowoad Root, Root of Indigowoad

药材类别:

根茎类

性味:

苦,寒。①《本草述》:苦,寒,无毒。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凉。

归经:

归心、胃经。①《本草便读》:入肝、胃血分。②《中华本草》:归肝;胃经

功效:

清热;解毒;凉血;利咽。主温毒发斑;高热头痛;大头瘟疫;烂喉丹痧;丹毒;痄腮;喉痹;疮肿;水痘;麻疹;肝炎;流行性感冒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15-30g,大剂量可用60-120g;或入丸、散。久用:适量,煎汤熏洗。

药用部位:

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。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二年生草本,高40~90厘米。主根深长,圆柱形,稍弯曲,长8~16厘米,径3~8毫米,外皮灰黄色。茎直立,上部多分枝,光滑无毛,多少带白粉状。单叶互生,基生叶较大,具柄;叶片长圆状椭圆形,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,在下部的叶较大,渐上渐小,长3.5~11厘米,宽0.5~3厘米,先端钝尖,基部箭形,半抱茎,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。夏季开黄色小花,排成宽总状花序。无苞,萼片4;花瓣4.倒卵形;雄蕊6,四强,雌蕊1。角果长圆形,扁平翅状,具中肋,长约15毫米,宽约4毫米,先端楔形或微有凹缺,基部渐窄。 为栽培种。主产于河北安国、江苏南通、如皋及安徽、陕西等地。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地区多以此为板蓝根。

植物形态:

菘蓝 二年生草本,植株高50-100cm。光滑被粉霜。根肥厚,近圆锥形,直径2-3cm,长20-30cm,表面土黄色,具短横纹及少数须根。基生叶莲座状,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,长5-15cm,宽1.5-4cm,先端钝尖,边缘全缘,或稍具浅波齿,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;茎顶部叶宽条形,全缘,无柄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在枝顶组成圆锥状;萼片4,宽卵形或宽披针形,长2-3mm;花瓣4,黄色,宽楔形,长3-4mm,先端近平截,边缘全缘,基部具不明显短爪;雄蕊6,4长2短,长雄蕊长3-3.2mm,短雄蕊长2-2.2mm;雌蕊1,子房近圆柱形,花柱界限不明显,柱头平截。短角果近长圆形,扁平,无毛,边缘具膜质翅,尤以两端的翅较宽,果瓣具中脉。种子1颗,长圆形,淡褐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
药物采收:

生物学特性 喜湿暖环境,耐寒、怕涝,宜选排水良好、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。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。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,夏播不迟于6月。条播,行距20cm开沟,覆土2-3cm,每1hm2用种量为30-45kg,种子发芽率为70%,温度在16-21℃时保持土壤湿润5-6d出苗,当苗长至2-3cm时按株距3-4cm定苗。生长期根据土壤营养追施磷、钾肥。当年收根,如留种,在收获时选 无病残健壮根条按行、株距50cm×25cm,移到留种田内,栽后浇水,11月底防寒过冬。翌年近表及时浇、松土、施肥。5-6月种子成熟,采下晒干。近年研究以高平畦栽种可提高产量20%D左右,做宽50cm,高1.5-20cm高平畦,按行距15cm开沟,深2-3cm,下种后盖平、稍压,沟内浇水,以畦面湿润为度。可避免因雨季积水造成烂根。

药物性状:

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稍扭曲,长10-20cm,直径0.5-1cm。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,有纵皱及横生皮孔,并有支根或支根痕;根头略膨大,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、叶柄痕及密集的疣状突起。体实,质略软,折断面略平坦,皮部黄白色,约占半经的1/2-3/4,木部黄色。气微,味微甜后苦涩。以条长、粗大、体实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木栓层为2-8列木栓细胞。皮层狭窄。韧皮部宽广,射线宽5-7列细胞。形成层环明显。木质部导管1-3列,部分导管周围有纤维束。薄壁细胞中含大量淀粉拉。

临床应用:

1、增强免疫力:板蓝根8g,猪腱子60g,大枣数枚,盐适量。
小火煮3个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
2、清热消炎:板蓝根20,竹叶、莲子心各10g,糯米50g,砂糖适量。
糯米煮粥至半熟,加入洗净捣烂的板蓝根、竹叶、莲子心,继续煮至糯米烂熟为止。
喝粥时可加入沙糖调味即可。
3、治流行性感冒:板蓝根20g,绿茶5g,冰糖适量。
板蓝根捣碎,倒入砂锅,加清水和茶叶煎煮,去渣,取汁,倒入冰糖拌匀即可。
12.治恶寒发热、头面红肿、目不能开、咽喉不利:板蓝根、连翘、马勃、牛蒡子、薄荷各3g,黄芩、黄连各15g,陈皮、甘草、玄参、柴胡、桔梗各6g,僵蚕、升麻各2g。
将以上14味中药研成细末,水煎,去法,温服。
13.治肝炎:板蓝根50g。
水煎服。
方一: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板蓝根30g,加水500ml,煎成400ml,共煎2次,总量约700ml,分2日服,每日3~4次,连续服2剂。
方二:治疗传染性肝炎 板蓝根30g,每日1剂,水煎服,15?20日为1个疗程。
一般症状消失平均时间6日,肝功能恢复为15.7日,肝脏缩小为13日。
方三:治疗流行性结膜炎 取板蓝根制成5%或10%的眼药水,每日滴眼4次。
多数病例用药1日后球结膜水肿消失或好转,固觉症状减轻或消失。
方四:治疗鹅口疮 取板蓝根9g,水煎汁反复涂擦患处,每日5~6次,可佐以内服。
方五:治疗单纯性疱疹性口炎 将板蓝根30g,煎制成60ml。
1岁每服10ml,2岁每服15ml,3岁每服20ml,每日3次。
每次服药前先用过氧化氢涂抹局部。
方六:治疗带状疱疹 以无菌棉签蘸取板蓝根注射液(2ml/安瓿)局部外擦,每日3~6次,或随用随擦,视病情而定,连用3日为1个疗程。
方七:治疗寻常疣 板蓝根50g。
水煎服,每日1剂;另取煎液搽患处。

主治:

主治温病发热,发斑,风热感冒,咽喉肿烂,流行性脑膜炎,流行性乙型脑炎,肺炎,腮腺炎,喉痹等症。 用于温热病气血两燔、发热头痛、咽喉肿痛、温毒发斑、目赤肿痛、烦躁、痄腮、丹毒、大头瘟及痈肿疮毒。对病毒性传染病,如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丹毒、急性与慢性病毒性肝炎,以及咽喉炎、扁桃体炎、肠炎、细菌性痢疾等均可用之。

附方:

①治流行性感冒:板蓝根一两,羌活五钱。煎汤,一日二次分服,连服二至三日。(《江苏验方草药选编》) ②治大头天行,初觉憎寒体重,次传头面肿盛,目不能开,上喘,咽喉不利,口渴舌燥:黄芩(酒炒)、黄连(酒炒)五钱,陈皮(去白)、甘草(生用)、玄参二钱,连翘、板蓝根、马勃、鼠粘子、薄荷一钱,僵蚕、升麻七分,柴胡、桔梗二钱。为末汤调,时时服之,或蜜拌为丸,噙化。(李杲,普济消毒饮) ③预防流行性腮腺炎:板蓝根、山茨菇各一两,连翘八钱,甘草六钱,青黛一钱(冲服)。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,放入大砂锅内,放清水800~1000毫升,煎成500毫升,分为10份,装入小瓶。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,每次15毫升;1~3岁每次服10毫升,每天一次,温服。(《全展选编·爱国卫生》) ④治肝炎:板蓝根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⑤治肝硬化:板蓝根一两,茵陈四钱,郁金二钱,苡米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⑥治痘疹出不快:板蓝根一两,甘草三分(锉,炒)。上同为细末,每服半钱或一钱,取雄鸡冠血三两点,同温酒少许,食后,同调下。(《阎氏小儿方论》)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量:10~20g,水煎服。 1、代茶饮 将板蓝根20克研为粗末,沸水冲泡带茶饮用,可清热解毒,可预防流行性肝炎。 2、炖煮 板蓝根6g,猪腱子50g,大枣数枚,盐适量。小火煮3个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可增强免疫力。 3、煮粥 板蓝根20g,竹叶、莲子心各10g,糯米50g,先将糯米煮粥至半熟,加入洗净捣烂的板蓝根、竹叶、莲子心,再继续煮至糯米烂熟。常食可清热消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