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芨
别名:
白及、白及子、甘根、白鸡儿、呼良姜、连及草、白给、冰球子、一兜棕、白鸡儿、地螺丝、羊角七、干年棕、君求子、白鸟儿头、利知子
来源:
性味:
味苦、涩,性微寒。
归经:
归肺、肝、胃经。
功效:
用量:
药用部位:
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。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,高30~70厘米。块茎肥厚肉质,呈三角状卵形,黄白色;须根多数,常数个并生,上有多个同心环形叶痕,形似“螺丝”。叶3~5片,披针形或广披针形,长15~35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渐延成鞘状抱茎,全缘。夏季开花,淡紫红色,总状花序顶生,苞片长圆状披针形。蒴果纺锤形,有6条纵棱。秋末采挖,去残茎、须根,洗净,煮10分钟(以无白心为度),撞去外皮,晒干或烘干;或切片后干燥。 华南、华东及四川、云南、陕西各省均有分布。生于山坡草丛中及川谷潮湿处。
临床应用:
1、治疗疮肿毒:将白及捣成碎末,取白及末1g。以水澄之,去水,摊于厚纸上,敷于患处。
每日1贴,可治疗疮肿毒。
2、治冬季手足皲裂:白及适量。
研成细末,加水搅拌均匀,填入裂口。
患处不能沾水。
可治冬季手足皲裂。
3、治咯血:冬虫夏草3g,白及8g,大米50g。
先将前两味中药研成细末。
大米加水煮成稀粥, 米近熟时加入药末,煮至米熟粥稠即可食用。
4、治吐血:白及30g,枇杷叶(去毛,蜜炙)、藕节各15g。
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,另以阿胶15g,锉如豆大,蛤粉炒成珠,生地黄捣汁调之,火上炖化。
入前药为丸,如桂圆大。
每服1丸。
5、治肺痿:白及、阿肢、款冬花、紫菀各等分。
水煎,去渣,取汁,温服。
方一:治跌打肿痛 白及6g。
研细末,酒调服。
方二: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白及适量。
研细末,开水送服,每次3~6g,每日3?4次。
或白及18g,海螵蛸15g,共研细末,开水送服,每次5g,每日3次。
方三:治肺脓肿 鲜白及、猪肺各500g。
分别洗净,同煮烂,食肺喝汤,分4日服完。
或白及500g,糯米90g,粳米250g,共研细末,加适量冰糖调成羹食用。
方四:治支气管扩张咯血,肺结核咯血 白及、三七、海螵蛸各200g。
共研细末,开水送服,每次6?9g,每日3次。
或白及、百合、茯苓各10g,川贝母6g,薏米15g,水煎服。
方五:治手足皲裂 白及40g,五味子、冰片各6g,凡士林200g。
将前3味共研细末,加入凡士林调成膏,涂敷患处,3日换药1次。
方六:治外伤出血 白及适量。
研细末,掺撒或水调敷患处。
或白及、缎石膏各适量,共研细末,掺撒患处。
方七:治肺痿 款冬花、紫菀、白及、阿胶(烊化)各10g。
水煎服。
主治:
用于咯血、吐血、衄血、外伤出血、疮疡肿毒、烫火灼伤、手足皲裂、肛裂等。本品以治疗肺、胄出血证为主。 现代常用于肺结核、支气管扩张咯血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瘍出血、百日咳、硅沉着病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、食管气管瘘、口腔黏膜病、手足癖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