鮧鱼

别名:

鰋(《诗经》),额白鱼(《尔雅》郭璞注),鳐(崔禹锡《食经》),鳀鱼(《食经》),石鰋、潭虱(《医林纂要》),鲶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,粘鱼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

来源:

为鲇科动物鲇鱼的全体或肉。

药材产地:

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。分布黑龙江、长江及珠江流域。

英文名称:

Oriental sheatfish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甘,温。

归经:

脾经

功效:

滋阴开胃,催乳利尿。治虚损不足,乳汁不多,水气浮肿,小便不利。

用量:

内服:煮食。

植物形态:

鲇鱼(崔禹锡《食经》)

临床应用:

1.陶弘景:作食之云补。
2.《唐本草》:主水、浮肿,利小便。
3.崔禹锡《食经》:主风冷冷痹,赤白下利,虚损不足,令人皮肤肥美。
4.《纲目》:五痔下血肛痛,同葱煮食之。
5.《医林纂要》:滋阴补虚,和脾养血。
6.《本草求原》:醋煮,开胃。

附方:

①治浮肿:鲇鱼二条,香菜五两,香油适量。将鱼剖腹去杂,把香菜纳入鱼腹中,香油加水炖食(不加盐),连续服用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 ②治产妇乳汁不足:鲇鱼一条。熬汤,沃鸡蛋,连续服用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 ③治面项身体白驳:鲇鱼一头,约重半斤。去肠肚,净洗后,一依鲊法,用盐、椒、葱、粳米饭匀拌,即用青荷叶裹作三包,各用蒲片系,更用荷叶重裹,令大臭烂,先以布拭白驳,令赤,次炙鲊,包,热熨,令汗出,以绵衣包,无令风冷所伤。(《圣济总录》白驳敷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