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
巴豆的作用禁忌是什么?
毒性:以巴豆液喂饲小鼠、兔、山羊、鸭、鹅等动物皆无反应;黄牛食之过量,则易发生腹泻、食欲不振及疲乏等,但不致中毒死亡。对青蛙亦属无害,但对鱼、虾、田螺及蚯蚓等,则有毒杀作用。小鼠皮肤长期与巴豆油接触,可致乳头状瘤及癌。长期与巴豆种子提取物、巴豆树脂接触,可促使二甲基苯骈蒽引起乳头状瘤及癌。小鼠每周服1次巴豆油共30周可引起前胃部乳头状瘤及癌,亦可促使二甲基苯骈蒽引起前胃部乳头状瘤及癌。亦有云小鼠皮肤局部应用乌拉坦及巴豆油亦可致皮肤乳头状瘤,但巴豆油本身无致癌作用。所含巴豆毒蛋白系原浆毒,能溶解红细胞,并使局部细胞坏死,引起发赤、起泡和炎症。巴豆8-16粒给狗灌胃可死;人服巴豆油1g,亦有中毒至死的报道。人服巴豆油20滴可致死。巴豆毒素兔皮下注射的LD50为50-80mg,巴豆油酸大鼠口服的LD50为1g/kg;豚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600mg/kg。巴豆油注射在豚鼠的腭及悬雍部可引起蛋白尿和血尿。
要留意巴豆的化学成分
种子含巴豆油34%- 57%,蛋白质约18%。巴豆油中含巴豆油酸(crotonic acid),巴豆酸(tiglic acid),由棕榈酸、硬脂酸、油酸、巴豆油酸、巴豆酸等组成的甘油酯,巴豆醇(phorbol)及16种巴豆醇双酯化合物,即巴豆醇-12-十四烷酸酯-13-乙酸酯(phorbol-12-myristate-13-acetate),巴旦醇-12-癸酸酯-13-乙酸酯(phorbol-12-caprate-13-acetate),巴豆醇-12-月桂酸酯-13-乙酸酯(phorbol-12-laurate-13-acetate),巴豆醇-12-棕榈酸酯-13-乙酸酯(phorbol-12-palmitate-13-acetate),巴豆醇-12-a-甲基丁酸酯-13-月桂酸酯(phorbol-12-a-methylbutyrate-13-laurate),巴豆醇-12-a-甲基丁酸酯-13-癸酸酯(phorbol-12-a-methyl-butyrate-13-caprate),巴豆醇-12-乙酸酯-13-月桂酸酯(phorbol-12-acetate-13-laurate), 巴豆醇-12-乙酸酯-13-癸酸酯(phorbol-12-acetate-13-caprate),巴豆醇-12-巴豆酸酯-13-癸酸酯(phorbol-12-tiglate-13-caprate),巴豆醇-12-巴豆酸酯-13-辛烯酸酯(phorbol-12-tiglate-13-caprylenate),巴豆醇-12-a-甲基丁酸酯-13-辛烯酸酯(phorbol-12-a-methylbutyrate-13-caprylnate),巴豆醇-12-巴豆酸酯-13-月桂酸酯(phorbol-12-tiglate-13-laurate),巴豆醇-12-巴豆酸酯-13-丁酸酯(phorbol-12-tiglate-13-butyrate),巴豆醇-12-丁酸酯-13-月桂酸酯(phorbol-12-butyrate-13-laurate),巴豆醇-12-苯甲酸酯-13-苯甲酸酯(phorbol-12-benzoate-13-benzoate),巴豆醇-4-甲氧基-12-十四烷酸酯-13-乙酸酯(phorbol-4-methoxy-12-myris-tate-13-acetate)和4-去氧-4a-巴豆醇(4-deoxy-4a-phorbol)的三酯化合物等。种仁还含一种毒性球蛋白你巴豆毒素(crotin),从中分离得到巴豆毒素Ⅰ、Ⅱ(crotin Ⅰ、Ⅱ),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KD和15KD等电点分别为8.0和6.7,另含辅致癌剂C-3(cocarcinogen C-3),巴豆甙(crotonoside),巴豆生物碱异鸟嘌呤(isoguani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氨基酸及酶等。
巴豆的临床应用是什么?
1.《汤液本草》:巴豆,若急治为水谷道路之剂,去皮心膜油,生用;若缓治为消坚磨积之剂,炒去烟令紫黑,研用。
可以通肠,可以止泄,世所不知也。
2.《纲目》:巴豆,生猛熟缓,能吐能下,能止能行,是可升可降药也。
盖此物不去膜则伤胃,不去心则作呕,以沉香水浸则能升能降,与大黄同用泻人反缓,为其性相畏也。
巴豆,峻用则有劫病之功,微用亦有调中之妙。
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肠,可以止泻,此发千古之秘也。
一老妇年六十余,病溏泄已五年,肉食油物生冷,犯之即作痛,服调脾、升提、止涩诸药,入腹则泄反甚。
延余诊之,脉沉而滑,此乃脾胃久伤,冷积凝滞所致。
王太仆所谓大寒凝内,久利溏泄,愈而复发,绵历年岁者,法当以热下之,则寒去利止。
遂用蜡匮巴豆丸药五十丸与服,二日大便不通,亦不利,其泄遂愈。
自是每用治泄痢积滞诸病,皆不泻而病愈者近百人,妙在配合得宜,药病相对耳。
苟用所不当用,则犯轻用损阴之戒矣。
3.《本草汇言》:巴豆,推荡脏腑,开通闭塞之药也。
左氏曰,此剂味甚辛敛,气甚热烈,性甚刚猛,攻关拔固,功过牵、黄,摧滞逐实,力浮硝、戟,追逐一切有形留着、久顽不逊之疾,如留饮痰癖、死血败脓、休息结痢、寒痰哮喘,及一切生冷、鱼、面、油腻、水果、积聚、虫积,或水肿大腹、寒疝、死胎、痞结、症瘕诸证,下咽即行。
苟非气壮力强之人,不可轻用。
张氏曰,如不审而妄用,耗却天真,使人津液枯竭,胸热口燥,留毒不去,他病转生,则巴豆之危害昭昭矣,然而更有未尽者,此药禀火烈之气,沾人肌肉,无不灼烂,试以少许轻擦完好之肤,须臾即发一泡,必至肿烂成疮,况肠胃柔脆之质,下咽则徐徐而走,且无论下后耗损天真,而府脏被其熏灼,能免无溃烂之患耶?凡一概汤、散、丸剂,切勿轻投,即有万不得已之急证,欲借其辛烈攻冲,开通道路之力,必须煮熟,压令油净,入厘许即止,不得多用。
4.《本草通玄》:巴豆,禀阳刚雄猛之性,有斩关夺门之功,气血未衰,积邪坚固者,诚有神功,老羸衰弱之人,轻妄投之,祸不旋踵。
巴豆、大黄,同为攻下之剂,但大黄性冷,腑病多热者宜之;巴豆性热,脏病多寒者宜之。
故仲景治伤寒传里恶热者,多用大黄,东垣治五积属脏者,多用巴豆,世俗未明此义,往往以大黄为王道之药,以巴豆为劫霸之剂,不亦谬乎?5.《本经逢原》:巴豆,能荡练五脏六腑,不特破症瘕结聚之坚积,并可治伤寒湿疟之寒热,如仲景之治寒实结胸用白散,深得《本经》之旨。
世本作温疟,当是湿疟,亥豕之谬也。
其性峻利,有破血排脓、攻痰逐水之力,宜随证轻重而施,生用则峻攻,熟用则温利,去油用霜,则推陈致新,随证之缓急,而施反正之治。
6.《本经》:主伤寒温疟寒热,破症瘕结聚坚积,留饮痰癖,大腹水肿。
荡练五脏六腑,开通闭塞,利水谷道。
去恶肉。
7.《别录》:疗女子月闭,烂胎,金疮脓血不利,丈夫阴tui,杀斑螫毒。
8.《药性论》:主破心腹积聚结气,治十种水肿,痿痹,大腹。
9.《本草拾遗》:主症癖,痃气,痞满,腹内积聚,冷气血块,宿食不消,痰饮吐水。
10.《日华子本草》:通宣一切病,泄壅滞,除风补劳,健脾开胃,消痰破血,排脓消肿毒,杀腹藏虫。
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。
11.《医学启源》:导气消积,去脏腑停寒,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,去胃中寒湿。
12.《汤液本草》:可以通肠,可以止泄。
13.《纲目》:治泻痢,惊痫,心腹痛,疝气,风wai,耳聋,喉痹,牙痛,通利关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