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散薯

别名:

金不换、一滴血、山乌龟、独脚乌桕。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血散薯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dix Stephaniae Dielsianae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、溪边、林中、石缝及峭壁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湖南、广东、贵州等地。

性味:

性苦;寒

归经:

功效:

清热解毒;散瘀止痛。主上呼吸道感染;咽炎;疮痈;胃痛;胃肠炎;牙痛;神经痛;跌打损伤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植物形态:

血散薯 多年生草质藤本,全株无毛。块根近长圆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,常露于地面,百径10-15cm,外皮褐色、粗糙、有许多疣状小乳突,茎常带紫红色,枝、叶折断有红色液汁流出。叶互生,纸质;叶柄与叶片等长或稍长,于叶柄近基部处盾状着生;叶片阔三角状卵形,长、宽均为6-12cm,先端有小突尖,基部平截或近圆形,有时微心形,全缘或有时具数个不规则粗齿。伞形聚伞花序腋生,雌雄异株;雄花序复伞形,小聚伞花序有明显的梗,疏松簇生于假伞梗的末端,萼、瓣均紫色,花瓣具壳状,内凹,内面无腺体,雄蕊花丝合牛成柱状;雌花序头状,花期不见假伞梗,花被左右对称,萼片1,花瓣2。核果较小,内果皮长不超过10cm,其上的雕纹末端呈弯钩状。花期5-7月,果期7-8月。

药物性状:

1.性状鉴别 块根略呈扁球形或球形,直径6-13cm,顶端微凹陷,残留茎基直径5-7cm。表面深棕色,粗糙,有纵向突起的皮孔,长1-3mm。商品多为类圆形的磺切块片,直径3-7cm,厚2-5mm,略卷曲,切面可见维管束(三生构造)排列成3-4个同心环。气微,味苦。 2.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:木栓层有数列木栓细胞。靠近栓内层处有石细胞3-5个或多个成群,断续排列成环,石细胞类圆形或类方形者直径31-70μm;类长方形者长70-122μm,壁厚5-14μm;薄壁细胞内含多数草酸钙方晶、棒晶或针晶,长3.5-21μm。中柱占根的大部分,为三生构造,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成数个同心环,靠中央的木质部束较大。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,单粒呈圆形、盔帽形或椭圆形,直径4-28μm,脐点裂隙状或点状,层纹隐现;少复粒,由2-3个分粒组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