卜芥

别名:

老虎耳、尖尾芋(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),独脚莲、观音莲、山芋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,老虎芋、小虫芋、狼毒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尖尾芋、尖尾风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。

来源:

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ocasia cucullata(Lour.) Schott.[Arum cucullatum Lour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。挖取根茎,洗净,鲜用或切片哂干。

药材产地: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溪谷湿地或田边,亦栽培于庭院或药圃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英文名称:

Hoodshaped Alocasia Rhizome, Common Alocasia Rhizome,Rhizome of Hoodshaped Alocasia

药材类别:

性味:

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味微苦,大寒,有毒。

归经:

归肺经。

功效:

清热解毒;散结止痛。主流感;钩端螺旋体病;疮疡痛毒初起;瘰疬;蜂窝组织炎;慢性骨髓炎;毒蛇蛟伤;毒峰螫伤

用量:

内服:煎汤,1~3钱(鲜品1~2两,须炮制,宜煎2小时以上,以免中毒)。外用:捣敷。

药用部位:

为天南星科植物假海芋的根茎。

植物形态:

尖尾芋,直立草本。地下茎粗壮,肉质;地上茎圆术形,粗3-6cm,黑褐色,具环形叶痕,通常由基部伸出许多短缩的芽条,发出新枝。叶互生;叶柄绿色,长25-30(-80)cm,由中部至基部强烈扩大成宽鞘;叶片膜质至亚革质,深绿色,宽卵状心形,长15-40cm,10-18cm,先端渐尖,基部微凹,全缘,叶脉两面凸起。花序柄圆柱形,稍粗壮,常单生,长20-30cm;佛焰苞近肉质,管部长圆状卵形,淡绿色至深绿色,长4-8cm,粗2.5-5cm,檐部狭舟状,边缘内卷,先关具狭长的凸尖,长5-10cm,宽3-5cm,外面上部淡黄色,下部淡绿色;肉花序比佛焰苞短,长约10cm;雄花序位于上部,雄花的雄蕊合生成六角形的单体,中性花在中部;雌花序位于下部,雌花的雌蕊子房1室;附属器淡绿色、黄绿色,狭圆锥形,长约3.5cm。浆果淡红色,球形,直径6-8mm,通常有种子1颗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
药物采收:

生物学物性,喜温暖湿润气候。宜选择肥沃、疏松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。栽培技术,用扦插繁殖:春季,选择健壮的根状茎,截成10-15cm长的段,每段具3-4节,按行株距45cm×30cm开穴,每穴下种1-2 段,上松细土,淋水保湿。田间管理,生长期间,每年中除草2-3次,结合中除草,施肥1-2次。

药物性状:

显微鉴定:粉末:草酸钙簇晶众多,直径28-51vm,棱角较平截或稍尖。草酸钙针晶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或散在,针晶长28-97?m。环纹导管直径23-72?m。4、淀粉粒单粒长卵形、肾形或类圆形,直径4-17vm,脐点、层纹均不明显。另可见木栓细胞、棕色块。

临床应用:

1.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解毒退热,消肿镇痛。
治高热不退,毒蛇咬伤,肺结核,流感,肠伤寒,蜂窝织炎,无名肿毒,毒蜂螫伤。
2.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解毒,散结。
治瘰疬,疖疮,一切毒疮初起。
3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根状茎:治慢性骨髓炎,钩端螺旋体病,汤火伤;叶:治毒疮。

主治:

治钩端螺旋体病,毒蛇咬伤,瘰疬,一切肿毒初起。

保健应用:

日常用法:内服:煎汤,5~15g(鲜品50~100g),须炮制,宜煎2小时以上,以免中毒)。外用,捣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