荜茇
别名:
荜拔、鼠尾、荜拨、荜拨梨、阿梨诃吔、椹圣、蛤蒌、阿梨诃他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果穗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per longum L.采收和储藏:9月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包装后放荫凉干燥处,注意防止霉变或虫蛀。
药材产地:
分布我国云南、广东等地。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和越南亦有分布。主产于云南、广东。国外主产于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及越南等地。
英文名称:
FRUCTUS PIPERIS LONGI
药材类别:
性味:
味辛,性热。
归经:
入脾;胃;大肠;肺;膀胱;肝;肾经
功效:
温中散寒;下气止痛。主脘腹冷痛;呕吐;泄泻;头痛;牙痛;鼻渊;冠心病心绞痛
用量:
内服:煎汤,1-3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XIU鼻;或为丸纳龋齿孔中,或浸酒擦患处。
药用部位:
为胡椒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荜茇的干燥成熟或未成熟果穗。
植物形态:
多年生草质藤本。茎下部匍匐,枝横卧,质柔软,有棱角和槽,幼时密被短柔毛。叶互生,纸质,叶柄长2~3.5厘米,密被柔毛;叶片长圆形或卵形,全缘。上面近光滑,下面脉上被短柔毛,掌状叶脉通常5~7条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穗状花序;雄穗总花梗长2~3.5厘米,被短柔毛,穗长5.5厘米,直径约3毫米;花小,直径约1.5毫米;苞片1,近圆形;无花被;雄蕊2,花药椭圆形,2室,花丝短粗;雌穗总花梗长1.5厘米,密被柔毛,花穗长1.5厘米,花梗短;花的直径不及1毫米;苞片圆形;无花被;子房倒卵形,无花柱,柱头3。浆果卵形,先端尖,部分陷入花序轴与之结合。
药物采收:
生物学特性 原产热带,喜高温潮湿气候,我国主产地云南省盈江县,年平均气温19.3℃,最低月平均气温11.6℃,极端显低气温-1.2℃。幼苗需适度遮荫,否则因光照太强抑制生长,影响产量。花果期需充足光照。宜选山间、盆地、沟边湿润、疏松、肥沃的壤上种植。栽培技术 用扦插、压条繁殖,可提早开花结实,保持母株优良性状及控制雌雄株比例。宜在高温、湿润季节进行,插条或压条长度以带3-4个节为宜,用细沙或壤土作苗床,保持湿润15-20d可生根。待长出4-5个新节时,即可按行株距50cm×50cm定植。从外地引种,为便于运输也可用种子繁殖。种子阴干可保存半年,晒干则丧失发芽率。气温 22-25℃时播种,播前用30-40℃草木灰液浸2h,除去种子表层蜡质有利于出苗。苗长20cm左右可定植。田间管理扦插或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,经常除草、松士,花果期多施磷钾肥,苗期及定植后需搭棚适度荫蔽,至开花结果期去除荫蔽。当主蔓上发出新蔓时应搭架供茎蔓攀援。早春疏剪,除去过密技、病技及部分营养技,以利通风透光、营养集中,提高产量。
药物性状:
性状鉴别 果穗圆柱形,稍弯曲,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,长1.5-3.5cm,直径0.3-0.5cm。表面黑褐色或棕色,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,基部有果穗梗残余或脱落痕;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,颗粒状。小浆果球形,直径约1mm。有特异香气,味辛辣。以肥大、饱满、坚实、色黑褐、气味浓者为佳。显微鉴别 果穗横切面:果穗轴正中为薄壁组织,有一轮外韧型维管束,中央有的有空隙。每个浆果呈纵切面观,其顶端有的可见微突起的柱头薄壁细胞,外果皮为1列多角形表皮细胞,浅黄色,偶见小腺毛,表皮下有2-4列厚角组织。中果皮外侧有石细胞及油细胞散在,此外,另有油细胞层,靠近内果皮处有细小维管束分布。内果皮为1列方形或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。种皮为2-3列棕褐色扁平细胞。外胚乳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;内胚乳细胞及胚仅于通过种子上端可见。各浆果间的中果皮薄壁组织界线不易区分。有的部位可见两浆果间存在的苞片,为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,亦有油细胞及维管束分布。粉末特征:灰褐色。①石细胞类圆形、长卵形或多角形,直径25-6μm,长至170μm,壁较厚,有的层纹明显。②油细胞类圆形,直径 25-60μm。③内果皮细胞长多角形,垂周壁不规则疣状增厚,有的似连珠状。④种皮碎片深棕色,表面现长条形或类方形,直径12-40μm,壁厚3-9μm。⑤淀粉粒细小,常聚成团块。
临床应用:
1.《纲目》:荜茇,为头痛、鼻渊、牙痛要药,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。2.《本草正》:荜茇,其味大辛,须同参、术、归、地诸甘温补剂用之尤效。
3.《本草便读》:荜拨,大辛大热,味类胡椒,入胃与大肠,阳明药也。
温中散寒,破滞气,开郁结,下气除痰,又能散上焦之浮热,凡一切牙痛、头风、吞酸等症,属于阳明湿火者,皆可用此以治之。
4.《本草正义》:荜茇,脾肾虚寒之主药。
惟濒湖谓是头痛、鼻渊要药,取其辛热能入阳明而散浮热。
按头痛固有真寒一症之宜用大辛大温者,但鼻渊、牙痛,本皆火症,古人偶用辛散之药,盖亦反佐之义,用作向导,濒湖竟以为散浮热,恐是误会,石顽和之,非也。
5.《本草拾遗》:温中下气,补腰脚,消食,除胃冷,阴疝,痃癖。
6.《海药本草》:主老冷心痛,水泻,虚痢,呕逆醋心,产后泄利。
7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霍乱,冷气,心痛血气。
8.《本草图经》: 治气痢。
9.《本草衍义》: 走肠胃中冷气,呕吐,心腹满痛。
10.《纲目》:治头痛、鼻渊、牙痛。
11.《天宝本草》:治跌打损伤,腰脚痛。
主治:
主治心腹冷痛、呕吐吞酸、肠鸣泄泻、冷痢、阴疝等症,也可以治疗头痛、牙痛,妇女血气不和、痛经和月经失调等。 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温热感。
附方:
①治伤寒积冷,脏腑虚弱,心腹疞痛,胁肋胀满,泄泻肠鸣,自利自汗,米谷不化:荜拨四斤,高良姜、干姜(炮)各六斤,肉桂(去粗皮)四斤。上为细末,水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粒,米饮汤下,食前服之。(《局方》大巳寒丸) ②治飧泄气痢,腹胀满,不下食:荜拨半两,肉豆蔻(去壳,半生半煨)一两,干姜(炮)半两,诃黎勒(半生半炮,去核)一两,白术三分,甘草(半生半炙,锉)半两,木香(半生半炒)一两。上七味,捣罗为散。每服二钱匕,空心米饮调下,日晚再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荜拨散) ③治气痢:牛乳半斤,荜拨三钱。同煎减半,空腹顿服。(《独异志》) ④治脾虚呕逆,心腹痛,面色青黄,腰胯冷疼:荜拨、木香、附子(炮裂,去皮脐)、胡椒、桂(去粗皮)、干姜(炮)、诃黎勒皮(焙)各半两,厚朴(去粗皮、生姜汁炙)一两半。上八味,捣罗为末,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心粥饮下十五丸,日三。(《圣济总录》荜拨丸) ⑤治虚劳脾胃宿冷,不思饮食,四肢怠惰,心下胀满,脐下结痛,及痃癖气块等病:荜拨(炒)、诃子(煨,去子核)、干姜(炮裂)、人参各一两,桂(去粗皮)、白茯苓(去黑皮)、胡椒各半两。上七味,捣罗为末,炼蜜和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米饮下,空心食前。(《圣济总录》荜拨丸) ⑥治痰饮恶心:荜茇,捣细罗为散,每于食前,用清粥饮调下半钱。(《圣惠方》) ⑦治妇人血气不和,疼痛不止,及下血无时,月水不调:荜茇(盐炒)、蒲黄(炒)。上等分,为末,炼蜜和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温酒吞下;如不能饮,米汤下。(《普济方》二神丸,一名荜拨丸) ⑧治瘴气成块,在腹不散:荜茇一两,大黄一两。并生为末,入麝香少许,炼蜜丸梧子大。每冷酒服三十丸。(《永类钤方》) ⑨治牙齿疼痛:荜拨、胡椒。上二味等分,捣罗为末,化蜡丸,如麻子大。每用一丸,内蛀孔中。(《圣济总录》荜拨丸) ⑩治偏头痛:荜拨为末,令患者口中含温水,左边疼令左鼻吸一字,右边疼令右鼻吸一字。(《经验后方》) ⑾治鼻塞脑流清涕:荜拨、香附、大蒜。杵作饼,纱衬炙热贴囟门上,用熨斗火熨透,其涕自止。(《医学入门》荜拨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