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椹子
别名:
桑实、葚、乌椹、文武实、黑椹、桑枣、桑葚子、桑粒、桑果
来源: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rus alba L.采收和储藏:5~6月当桑的果穗变红色时采收,晒干或蒸后晒干。
药材产地:
生态环境:生于丘陵、山坡、村旁、田野等处,多为人工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性味:
性甘;酸;性寒
归经:
入肝;肾经
功效:
滋阴养血;生津;润肠。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;腰酸耳鸣;须发早白;失眠多梦;津伤口渴;消渴;肠燥便秘
用量:
内服:煎汤,10~15g;或熬膏、浸酒、生啖;或入九、散。外用:适量,浸水洗。
植物形态: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-15m。树皮灰白色,有条状浅裂;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,纤维性强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l-2.5cm;叶片卵形或宽卵形,长5-20cm,宽4-10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,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,上面无毛,有光泽,下面脉上有短毛,腋间有毛,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,背面较明显;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雌、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,腋生;雌花序长l-2cm,被毛,总花梗长5-10mm;雄花序长1-2.5cm,下垂,略被细毛;雄花具花被片4,雄蕊4,中央有不育的雌蕊;雌花具花被片4,基部合生,柱头2裂。瘦果,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,长l-2.5cm,初时绿色,成熟后变肉质、黑紫色或红色。种子小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药物采收: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抢水洗净,干燥。饮片性状:参见“药材鉴别”项。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。
药物性状:
性状鉴别 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,呈长圆形,长1-2cm,直径5-8mm。黄棕色、棕红色至暗紫色;有短果序梗。小瘦果卵圆形,稍扁,长约2mm,宽约1mm,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。气微,味微酸而甜。 以个大、肉厚、包紫红、糖性大者为佳。 品质标志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95年版规定:本品用热浸法测定,85%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.0%。
临床应用:
1.《本草图经》:“其实椹,有白、黑二种,最干。”2.《本草衍义》:“桑根白皮条中言:桑之用稍备;然独遗乌椹,桑之精英尽在于此。
”3.《本草蒙筌》:“椹收曝干,蜜和丸服。
开关利窍,安魂镇神。
久服不饥,聪耳明目。
黑椹绞汁,系桑精英。
入锅熬稀膏,加蜜搅稠浊。
退火毒,贮磁瓶。
夜卧将临,沸汤调下。
解金石燥热止渴,染须发皓白成乌。
”4.《本经逢原》:“(桑椹),《本经》所主,皆言桑椹之功,而宗奭云《本经》言桑甚详,独遗其椹,即濒湖之博识尚不加察,但以其功误列根皮之下,所以世鲜采用,惟万寿酒用之。
”5.《本草新编》:“椹与叶功用实同,因椹艰于四季之采用,且治之不得法,功不及叶矣,余备传方法使人尽知可也。
中时采椹数斗,饭锅蒸熟晒干,即可为末。
桑椹不蒸熟,断不肯干,即干而味已尽散无用,且最恶铁器,然在饭锅内蒸熟,虽铁锅而无碍也。
与熟地、山萸、五味子、人参同用,实益若仙丹,试恐世人不知制法,所以单言桑叶之奇者,盖椹与叶功实相同耳。
桑叶采叶如茶钟大者第一,再大者次之,再小者次之,与其小无宁大也。
”